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北京垃圾分类新政实施"满月",各区妙招频出……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一个多月,北京的垃圾分类工作如火如荼地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北京各区创新垃圾分类模式,频出“妙招”,形成了许多可推广借鉴的经验。

朝阳区作为北京市中心面积最大的城区,以创建全区范围内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工作为抓手,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专业+自治”呼北模式、“分类三集中、垃圾不落地、社区无桶化”的甜水西园模式,到“12345垃圾分类工作法”的高碑店模式,在垃圾分类领域不断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居委协调、物业参与“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通过宣传动员,朝阳区刮起了一阵垃圾分类理念普及的时尚新风;通过硬件设施建设,垃圾就地处理与分类运输能力双提升;通过“朝阳群众管城市”二维码、公众号曝光垃圾分类问题,群众监督反映的垃圾分类问题将被迅速处理。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正在朝阳落地开花。

“日常做饭遵循少量原则,够吃即可,能不剩饭就不剩饭”“储存食物多用玻璃器皿,少用塑料保鲜袋”“‘垃分宝典’随时查,千万别怕麻烦”“包里常备环保袋,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为了帮助居民早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门头沟区政府在全区机关干部中选出了50人开展垃圾分类计量活动,为他们发放垃圾分类计量卡、弹簧秤和可降解垃圾袋,要求大家对家中每天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并称重,推动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活动开展,成效显著。类似活动将在北京多家党政机关和全市多个社区广泛开展。

垃圾分类涉及的产业链条长、专业性强,单一社会组织或者企业很难打通全链条的服务项目。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回天地区”7个镇街成立了“回天环保联盟”,打通分类宣传、分类教育、垃圾减量、家庭源头分类、社区分类投放5个环节,做到居民应知、应会和垃圾减量,成为社区、街道推进垃圾分类的有益补充。

延庆区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确立了生活垃圾“5+1”分类模式,建立了“456”工作机制,实现了党政机关、社区、村庄、社会单位四个领域全覆盖,垃圾分类五个运行环节逐步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逐步压实。5月,全区厨余垃圾进厂量环比增长一倍;其他垃圾进厂量环比减量3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初显。

石景山区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全覆盖,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 垃圾分类我带头”主题实践活动。党员主动认领“桶边指导员”等社区志愿岗位,以“红色力量”助推“绿色分类”,让更多人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践行者。

大兴区工会牵头启动垃圾分类“百千万”活动,旨在让“千名工会代表、共青团员、妇女代表”先行,以期达到“万人万户手拉手共同参与”的目的,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新时尚。

各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妙招无不给我们以启示:垃圾分类事在人为,破解难点痛点问题关键要在精治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做文章。如此一来,垃圾分类工作的各种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文/安有平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来源:燕鸣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