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东莞生活垃圾分类来了!第一批率先启动的街道、社区名单公布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东莞日报社资料图,记者 朱珍珍 摄

6月17日上午,“2020年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市会议大厦举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围绕《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主要内容及实施计划、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要点等内容,回应外界关切的问题。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获悉,除了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全域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外,东城的岗贝、东泰、星城、花园新村、火炼树、梨川、柏洲边等7个社区,万江的拔蛟窝、谷涌、严屋、大莲塘、坝头、滘联、官桥滘、简沙洲、石美等9个社区,南城的新城、宏远、鸿福、宏图、石鼓、元美等6个社区也率先铺开生活垃圾分类。

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方案,2020年底前,实现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东城、万江、南城三个街道完成30%以上的社区建成分类处理系统,各镇的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分别推进30%以上的区域建成分类处理系统。

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常务副主任、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叶志锋介绍,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已初步实现三个“定”,即“定”下生活垃圾分类作战书、“定”下生活垃圾分类时间表、“定”下生活垃圾分类路径图。

目前,我市已选定2020至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实施区域,相关园区、镇街已立下军令状,并陆续画好作战图,全市范围将按照“试点先行、注重体系、理顺机制、做实成效”的思路,有序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力争在2020年内初步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今年,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将全域铺开生活垃圾分类;东城、万江、南城三个街道各有30%的社区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其中东城包括岗贝、东泰、星城、花园新村、火炼树、梨川、柏洲边等7个社区,万江包括拔蛟窝、谷涌、严屋、大莲塘、坝头、滘联、官桥滘、简沙洲、石美等9个社区,南城包括新城、宏远、鸿福、宏图、石鼓、元美等6个社区;其他各镇已选定1个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在选定各区域内的30%区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叶志锋介绍,6月底前,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率先选定若干个公共机构、住宅小区示范点,其他镇街完成辖区内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方案制定,启动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9月底前,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全区域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完成住宅小区撤桶并点、分类收运车辆接驳运行、增配厨余及大件垃圾处理设备等,其余镇街推进示范片区建设,设置规范的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有害垃圾临时贮存点、大件垃圾收集点、园林废弃物处理点等。12月底前,各园区、镇街完成示范片区建设任务,开展宣传引导活动,实现各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市垃圾分类办将出台考核评估方案

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参照国家标准,实施四分法,即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并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最关键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原则,打造东莞特色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链条。东莞将统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前端设施标识、车辆运输标识,以及有关志愿服务标识等,方便市民识别、监督和参与。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标识,基于国标四分法基础,融入东莞市花玉兰花元素,彰显东莞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具备支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强大后端处置资源,将全面打造东莞特色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体系工作链,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也将分别建立专门的处置系统,确保整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类体系闭环运转。

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以公共机构、公共场所、企业、餐饮机构、集贸市场、学校(文教区)、医疗机构、居住小区等八大领域为关键抓手,通过布建管理责任人、构建便民的分类场景、推进以人为本的宣传工作、加强工作监督和考核奖惩等,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下来,市垃圾分类办将出台考核评估方案,建立垃圾分类监督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各镇街(园区)、各成员单位的垃圾分类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评估,重点对体制机制建设、组织动员、设施建设、分类作业、示范区域建设情况、宣传教育工作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并定期通报、约谈、媒体曝光,倒逼各镇街(园区)、各相关单位推进垃圾分类。

/ 焦点问答 /

如何铺开垃圾分类?城市精细化如何管?

对于我市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问题,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常务副主任、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叶志锋,松山湖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刘沛声,市城管委办常务副主任、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陈创业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小区设若干集中点定时投放

记者:从今年第二季度起,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等示范片区,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为何要“定时定点投放”?对于部分居民来说,“定点定时投放”可能会带来不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叶志锋:目前,松山湖、莞城街道已制定辖区内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选取了一批公共机构和居住小区的示范点,计划试点先行推进开展“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将于6月底前打造出来,届时将以点带面,推广到全区域,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区域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示范片区内的居住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后,物业单位将逐步撤掉每一层楼梯间的垃圾桶,根据小区规模及住户数量,在小区内选取若干个集中投放点,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即居民在家里将垃圾分类好后,在规定时间内(如7:00-9:00,19:00-21:00或其他约定的时间)分类投放至对应的收集容器内。如果市民未能在规定时间投放,我们还会在小区内设置误时投放点,以便市民投放垃圾。

由原先的“一袋装、出门即扔”模式改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有些市民刚开始可能会感觉没那么方便,但这是城市文明生活的发展方向,需要全民参与,需要市民群众习惯转变和养成。为更快地习惯和接受垃圾分类带来的改变,我们将动员党员干部、社工、志愿者、物业服务企业、热心居民,或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形式安排人员力量,组建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员队伍,现场指导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开展桶边引导及入户宣传,保证前端分类效果。

可预约上门收集床垫等大件垃圾

记者:实现新规后,如果家里有废旧的床垫、沙发、桌椅等大件垃圾,怎么投放?

叶志锋:目前,我市大件垃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信息渠道不畅通、收运不及时等问题,类似废旧床垫、沙发、桌椅这些生活中的大件垃圾,体积大、搬运困难、回收价值不高,是市民比较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在设计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框架上,专门设定了这个类别,即建设完善大件垃圾收运处理系统。

今年,全市各镇街(园区)将以村(社区)为单位,设置若干个大件垃圾集中投放点,这些投放点会向市民统一公布,包括预约上门收集联系方式等,为市民处理家中的大件垃圾提供便利服务。同时,各镇街(园区)将在辖区内设置一个大件垃圾集中处理点,配置分拆破碎机械设备(处理能力不少于10吨/日),提高大件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此外,我市还将推广废旧家具“线上线下”无偿领用、慈善捐赠、二手交易、翻新再生等,打造我市废旧家具循环再生特色品牌。这里也特别呼吁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松山湖将建成餐厨垃圾分布式处理点

记者:以松山湖为例,如何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后,不出现“混装混运”的情况,具体怎么分类收运处理?

刘沛声:目前,我们已通过招投标落实了各类分类垃圾收运单位,其中,其他垃圾由中标企业运到横沥环保热电厂焚烧处理,有害垃圾由片区协议单位收集专车运至园区临时贮存点,厨余垃圾由麻涌餐厨垃圾处理厂负责收运处理,可回收物将由园区再生资源回收单位回收,大件垃圾将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收运。

年底前,松山湖将建成一个餐厨垃圾分布式处理点,每天处理量是20吨,主要用于园区37个物业小区餐厨垃圾的处理,这一系统建成后,由片区协议单位负责实行公交式收运和统一处理。

今年推动更多黑榜区域摘帽转红

记者:东莞开展“洁净城市”专项行动并计划用三年时间,推动城市洁净程度向国内一流城市看齐。从去年4月起,市城管委办每月都会公布上月镇街“洁净指数测评”结果。“洁净城市”专项行动实施已有一年多,效果如何,下来如何进一步推进?

陈创业:总体上讲,过去一年,通过全市各级领导带头开展“行走东莞”,以及组织开展“洁净东莞指数测评”及发布红黑榜、举办洁净城市活动日、“洁净东莞·城市论坛”活动等,一是有效推动了各级党政部门、各村、社区切实行动起来,主动抓辖区的洁净问题,去年以来的黑榜正在陆续摘帽;二是有效带动洁净问题源头治理,今年开始,全市各镇街、村、社区都在积极改进提升环卫工作,催动加快实施路、巷长制等;三是市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并参与进来,积极举报洁净问题并建言献策,一些镇街的居民如茶山等,对城管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

今年,我们将深入落实贯彻市“两会”精神,继续将“行走东莞”“洁净东莞指数测评”等工作做实做细,进一步形成闭环机制,推动产生更多红榜区域,推动更多黑榜区域摘帽转红,并从源头上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下更坚实基础。

6月起市区和松山湖推行新型泥头车

记者:今年东莞提出,“大力推动泥头车更新换代工作,推广使用标载化、全密闭、智能化的车型,彻底消除泥头车‘扬撒滴漏’现象。”请问有具体措施吗?

陈创业:近日,市城管委正式印发《全市泥头车全密闭运输和智能化管理工作方案》。根据方案,东莞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泥头车更新换代工作。其中,从今年6月至年底,在市区四个街道和松山湖园区强力推行标载化、全密闭、智能化车型,到2021年1月1日起,市区四个街道和松山湖园区所有泥头车要求使用标载、规范、全密闭的车辆。从今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全市范围内强力推行标载化、全密闭、智能化车型。到2021年7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只允许新型的泥头车上路行驶。

垃圾分类三大示范片区:

松山湖、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全域铺开生活垃圾分类

三个街道22个社区率先铺开生活垃圾分类:

东城的岗贝、东泰、星城、花园新村、火炼树、梨川、柏洲边等7个社区

万江的拔蛟窝、谷涌、严屋、大莲塘、坝头、滘联、官桥滘、简沙洲、石美等9个社区

南城的新城、宏远、鸿福、宏图、石鼓、元美等6个社区

分类认清四色垃圾桶

可回收垃圾

收集容器为蓝色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纸类、塑料、玻璃制品、金属、织物、小型废弃家电等

有害垃圾

收集容器为红色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镍镉电池、废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电池,废灯管,废弃医药用品,杀虫剂、消毒剂等,温度计、血压计等含汞产品,废油漆、废胶片、废相纸等

厨余垃圾

收集容器为绿色

厨余垃圾主要包括:果皮果核、菜根菜叶等家庭厨余垃圾,餐饮业、食堂等产生的废弃食材等餐饮垃圾,枯树枯叶、残花枯草等植物花木

其他垃圾

收集容器为黑色

其他垃圾主要包括:被污染的纸类、被污染的塑料制品、受污染的玻璃及陶瓷制品、受污染的破、损、脏、旧衣物,废弃的一次性低汞或无汞电池、动物粪便等

记者 尹金钟

来源:东莞日报i东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