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中山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清单出炉,不分类或不被收运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中山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要怎么做?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公布了《中山市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提出了七大方面共计20项举措,包括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街建设、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源头减量等多项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工作要点》提出了多项倒逼机制,其中包括探索实行镇街生活垃圾处理费浮动计价,对垃圾分类成效显著的镇街,降低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对成效不显著的镇街,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另外,今年中山或将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并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街建设

《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各镇街要全面建成垃圾分类示范镇街的目标。《工作要点》要求各镇街严格对照《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指引(试行)》要求,辖区范围内(街道全覆盖、镇建成区全覆盖)居民区、办公区、公共场所、文教区、医疗机构、餐饮机构、集贸市场、其他产生源等八种类型场所全部按照《指引》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八种类型场所都必须满足达标要求,其中每类场所60%以上需满足示范要求。

制定出台投放指引

《工作要点》提出构建全过程垃圾分类体系。今年,中山将加快出台《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起草《中山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1+1+N”垃圾分类政策制度体系。同时,将加快编制《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及投放指引》《中山市各类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设置指引》《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转运站建设指引》等系列指引,为全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为确保镇街和居民将规范和指引落到实处,中山今年将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费价格调节机制,体现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异化管理,探索实行镇街生活垃圾处理费浮动计价,对垃圾分类成效显著的镇街降低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对成效不显著的镇街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

促进源头减量,推进快递包装物减量化

《工作要点》提出加强源头减量力度。出台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推进快递包装物减量化和循环使用、限制旅游住宿和餐饮业等一次性消费用品使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践行“光盘行动”的相关文件,建立治理机制,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检查并通报。

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加强桶边督导

构建全过程垃圾分类体系是《工作要点》中着墨较多的部分。《工作要点》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收运、处理、回收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设置。

投放方面,《工作要点》提出提升前端分类投放水平。今年,中山根据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及投放指引、投放与收集设施设置指引,科学合理设置分类收集容器、建设分类投放点、改造分类收集站。

另外,今年中山或将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根据居民生活习惯,科学确定投放地点、时间及方式等,落实垃圾分类“四件套”要求,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推进撤桶并点工作,全面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加强桶边督导工作,让千家万户分得明白、投得方便。

收运方面,今年中山将加强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改造工作。各镇街加强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辖区内的垃圾分类转运站,使垃圾转运站由以前的单一其他垃圾转运功能升级为具备其他垃圾、餐厨垃圾、家庭厨余垃圾等多种垃圾转运功能的综合型分类转运站,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分类收运能力。各镇街根据不同类别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网络,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设备,特别是厨余垃圾密闭运输车辆。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处理环节,今年将重点推进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及配套污染防治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建成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焚烧发电厂和渗滤液处理厂二期(扩容)工程项目,进一步提高焚烧处理能力;2021年建成南部组团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能力。

回收环节,今年中山将着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因地制宜推动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等规划建设,进一步健全覆盖全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支持企业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化平台,定期公布中山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交易市场,及时向公众提供回收种类、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信息。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向社区延伸,增强可回收物交售的便捷性,每季度统计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量。

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机关和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体系

《工作要点》对工作机制方面也作了相应设置。《工作要点》提出建立健全垃圾分类考核制度,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机关和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体系。同时,将加强对各相关单位、各镇街垃圾分类考核督导力度,常态化开展检查,将垃圾分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工作要点》还针对校园提出了专门的检查考评机制,提出争取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并实施垃圾分类的学校比例达100%;开展学校、家庭、社区垃圾分类互动实践活动的学校比例超80%,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社区垃圾分类。同时,加强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创建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发挥示范学校引领带动作用。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信息来源: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作者】 雷海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PLUS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