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如何将垃圾分类做到极致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612.jpg


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

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

减少垃圾处置量

是城市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垃圾分类

长安号最近编发了数篇推送

↓↓↓

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支持点赞

↓↓↓

613.jpg

同时

一些网友就垃圾分类提出了

自己看法和意见

↓↓↓

615.jpg

1.jpg还有网友提出要学习国内外

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

↓↓↓

3.jpg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我们的邻国日本是如何将垃圾分类做到深入人心的

↓↓↓

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何村垃圾分类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闭环运行这不仅是陕西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更是全国首个4.0版本智慧垃圾分类项目。

|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

小编整理了一下何村垃圾分类的流程,一起来看:

8.jpg

保洁员回收垃圾前会进行检查,打分。

9.jpg

处理工艺示意图如下:

10.jpg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何村垃圾分类项目运行情况:

11.jpg

何村垃圾产生示意图

12.jpg

何村垃圾构成示意图

13.jpg

垃圾处理效果示意图


日本垃圾分类如何做到深入人心?到过日本旅行的朋友肯定都会有个很直观的感觉,日本的城市街道非常干净。

↓↓↓

1.jpg

为什么日本的城市街道会这么干净呢?

2.jpg

日本的分类垃圾箱

其实,上面这排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桶就是答案。

日本垃圾分类是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日本基于本国资源特点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以公民参与为中心,社会各界全方位参与的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这一机制的成功构建,是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成功的最大秘诀。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的历史


日本的垃圾处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只是处在末端治理时期,政府通过填埋和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残留问题。

3.jpg

日本便利店前的分类垃圾箱


到了八十年代,传统的填埋和焚烧方式已再难有效处理垃圾余留问题。这就促使日本政府必须通过有效地垃圾分类来改进焚烧技术。

4.jpg

东京都市一角的自动售货机


到二十一世纪初,在日本政府和民众的协同合作之下,日本的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已经逐步完善,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jpg日本垃圾分类处理的机制


在日本的不同城市和地区垃圾分类有一定的差异,总体可分为:“资源类垃圾”、“非资源类垃圾”、“粗大件垃圾”及“有害垃圾”这几类。这其中的每类垃圾又都有严格的细分。

6.jpg

东京新宿区家庭回收垃圾分类类别图片来源:网络


在扔垃圾前,必须清理干净才能回收,以塑料瓶为例,扔之前需要以下四个步骤:

1、喝光之后,去掉瓶盖,撕掉标签;

2、简单用水冲洗;

3、踩扁瓶子;

4、分类放入收纳袋。

7.jpg

垃圾分类之后,不同垃圾于何时、何地投放,各类垃圾的针对性处理方法,在日本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8.jpg

垃圾分类手册垃圾回收日程表


日本还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以及建立相关的监督、惩戒机制保障垃圾分类的施行

9.jpg

被退回的垃圾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日本制定的关于垃圾处理的法律越发完善严密,并逐渐形成包括各类环境保护基础法、综合性法律以及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产品法律等完善的法律体系。

10.jpg

推动垃圾分类治理,离不开宣传与教育。日本建立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对全体公民进行系统而细致的环保和垃圾分类宣传与教育。


下面是在youtube上一个观看量超过2千万次视频的截图,也能从侧面看出日本对下一代环保教育的责任。

11.jpg日本一所普通小学的一顿日常午餐

12.jpg日本小学生饭后清洗牛奶盒的过程:牛奶喝干净之后,撕开,清洗,晾晒,收集在一起,等着回收

13.jpg值日生最后清洗牛奶盒

图片来源:youtube视频截图

14.jpg启示

在推动垃圾分类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可多向日本学习。首先,制定科学合理、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标准。其次,建立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并制定相关惩罚与鼓励措施。此外,还需引进先进技术,辅以政策扶持、市场驱动,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此来推动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的进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