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吃货:垃圾分类送了半条命,现在又碰上了野味,怎么办?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文字原创 / 尽色

这篇写得有点迟,因为很多问题没想透,相信很多人也都没想透。

起因是这样的,昨天有位朋友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这话问的,是要讨红包?我脑子里飞速盘旋的不是日子,而是与这位朋友的关系,没有同人关系,整不瘫网站,没有……

看我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说:“今天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啊!”

我去。

我知道今天是野生动植物日,不仅维护生物多样性,也维护人们的生计。早在123日,我们《尽色视界》就率先发文,让人们口下留情。虽然,1月22日,19名院士学者、院士联名倡议,杜绝野生动物非法食用和交易,其实,我们行动还他们发文之前……

看我不服气,自我感觉还很超前,朋友说:那我考考你,甲鱼和牛蛙算不算野生动物,能不能吃?

我脱口而出,要看是不是野生的吧。

朋友直接笑喷说:都不能吃了。甲鱼虽规模化人工养殖已40多年,但也在禁食名单中,有研究表明,龟鳖类也可能是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再说原产于北美的牛蛙,这是上世纪60年代由古巴引进中国的一种经济物种。国内截至目前,野生的牛蛙都是逃逸到野外的种群,上餐桌的基本是人工繁殖的。此次也在禁食之列,原因之一就是存在隐患。

朋友认为,将来还会衍生出另一种隐患。

“因为市场行情不好,牛蛙的养殖户就会弃养,这样,牛蛙就会成为入侵动物,引起生态失衡。到那时,不吃牛蛙反倒有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表示我的不服气,我反驳他:这次的教训太惨痛了,新冠肺炎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损失,可用万亿为单位计算——本想餐桌上添个野味,没承想,口罩和眼泪,成了人生一味。你说的问题,在这些面前,都不能算问题。

而且,权威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陋习必须重典革除。要问我,疫情之后最想吃什么,我的回答是“吃安全。

朋友说,我也同意这个说法。这次全面禁止,是民心所向的一件事,但是,想要老百姓明白哪些动物不能上餐桌,必须要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

“毕竟,我国的野生动物种类太多了。”

朋友介绍:目前,有1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有100多种,还有数量更多的“三有动物”、没有列入保护名录的动物。除了名录里的,名录外的绝大多数动物也无法进行检疫,也是不能吃的。

这几天,有些地方,就出现了一些“误伤”的情况。比如,李子坝的“梁山鸡”被误认为“山鸡”,被美团屏蔽了了好几个小时,多方解释,美团为其解封。

要及时制止乱象,也要给出良方。

朋友坦言:“垃圾分类是好事,垃圾分类却送掉了我半条命,这次又碰上了野生动问题……必须要有个简单可行的好办法。”

朋友说,这些还只是难度的一部分,舆论场的陋习,需要更多举措来革除。

他的这个观点我是深为赞同的。两广向来有“一鼠抵三鸡”的说法,宅家的一段时间,我在很多平台上就发现,捉竹鼠、捉老鼠吃的视频真的是铺天盖地,且不说鼠类们吱吱叫的惨状,挖竹鼠窝的时候,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令人触目惊心……

而这些都是流量热点,受到很多人追捧。

朋友说,这才是冰山一角,还有些视频因为血腥,引来了更多的围观,我都不忍细述,看完之后,不禁让人要问:人类的良知在哪里?

野生动物售卖,逃不开地下隐形的黑网,唯有大家都不买,才会给予重创。没有买卖,才没有伤害。

可笑的是,有些野生动物交易,还伴随着造假。沈宏非曾戏谑过:“所谓走地鸡,其实并不是野鸡,而是在半工业化和半野化(或仿野化)环境下养殖出来的鸡……其实与一个拥抱着参加暑期野营军训归来的子女的家长之欣慰,并无本质差异。

更大的问题来自于久已养成的食俗。

聂凤乔先生曾说:“广州人喜欢吃蛇,人们以为是今天的地方性食俗。其实岭南吃蛇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淮南子· 精神训》里有“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的记载。”这仅是一例,别的地方也存在吃野味的陋习,须以雷霆手段除弊。

面对国人一两个月禁足的惨痛教训,面对法律的规定,这一次,任何食俗都不成为理由。

钟南山先生曾疾呼:“滥吃野生动物是人类的陋习。”《柳叶刀》刊文提出,限制野味消费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过,“最终的解决方案在于改变人们对美味、时尚,或者健康饮食的看法”。

在雪崩面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改变陋习,任重而道远,但必须从你我做起。

文字原创

感谢转发

来源:尽色视界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