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探索"不分类不收运"!长安年内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在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等单位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探索“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建立“社工+义工”垃圾分类联动督导模式……日前,《长安镇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出台,在镇中心区和上角社区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打造市级样板,年内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打造垃圾分类市级样板

长安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标准,垃圾桶对应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绿色、黑色。目前,不少机关单位楼道、电梯旁、办公室内,不同功能的垃圾桶随处可见。

《方案》制定推进垃圾分类的时间表和任务图:今年率先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全覆盖、“1+1”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在全镇党政机关和学校、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率先实施。

目前,长安选取镇中心区和上角社区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明确了2020年至2020年示范片区建设目标任务,打造东莞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样板。要求2025年全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

记者了解到,今年第二季度起,长安镇中心区和上角社区这两个示范片区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合理配备分类收集容器,充分考虑居民生活习惯,科学设置投放时间及定时、误时投放点,并根据示范片区建设进度推进。

探索“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

《方案》提出,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必须实行分类运输,推行“桶车同色”“标志明显”分类运输,提倡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中转压缩效能、采取源头滤水滤油等,实现运输环节减容减重。

今年第二季度,长安在两个示范片区建设可回收物单独收运处理服务,并设置若干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提供定点交售和上门回收服务,回收服务覆盖率达80%。同时,引导支持企业库内的企业进小区、进村(社区)设置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开展可回收物收运处理,并在选点及场租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为发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提高源头分类效果,《方案》提出,全镇设立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导市民定时定点投放,建立“社工+义工”的联动督导模式。

一方面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实践。2020年底前,实现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另一方面,对垃圾分类从业者、志愿者等开展知识培训,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分类技能,定期深入居民区、学校、商场、工厂等进行宣讲。

【来源:东莞时间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来源:潇湘晨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