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生活垃圾怎么分类?李强书记为你演示正确“扔瓶”方式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表决通过。在上海,垃圾分类正成为市民生活“新时尚”。

  这不,昨天,市委书记李强在专题调研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就演示了正确的“扔瓶姿势”:他拿起放在回收架上的塑料瓶,一边拧开瓶盖、压扁瓶子,一边对一旁的居委会干部说,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下一步还要在源头减量上下更大功夫,积极探索提高资源化利用成效。

      昨天下午,市委书记李强冒雨,从长宁虹桥跑到徐汇华泾,又折返驱车前往浦东老港,只为一件事,生活垃圾分类!

  李强指出,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时,来到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同正在交流社区推广垃圾分类做法的年轻人亲切交流,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而对于垃圾分类这件事,李强也是各类会议、调研场合时常提起,尤其是去区里街镇居村调研的时候,总不忘问问垃圾分类的进展,看看垃圾箱房、听听基层经验、了解群众意见,同基层一线同志交流探讨。

  就在过年前,上海市人代会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申城推进20多年之后,正式纳入法治框架。

  昨天这场专题调研,目标精准。三个调研点,分别涵盖了源头投放、中端转运、末端处置三个最重要的环节。

  

  

  在源头减量化上下更大功夫,积极探索提高资源化利用成效

  

  去年,上海首次试点整区域生活垃圾分类,长宁成为首批6个试点区之一,该区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的试点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已从5%提高至98%。下午,李强来到小区察看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垃圾箱房墙面设有四个颜色各异的垃圾投放口,逐一应对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

  分类好不好,垃圾桶是最直观的参考。李强走进垃圾分类箱房,一看二闻三问,一天收运次数、垃圾桶清洁情况,一个一个“抠”细节,在了解到小区专门设置了餐厨垃圾桶,每天都会清洁时,他特地叮嘱,要让市民习惯于垃圾分类,垃圾桶的保洁也十分重要,设计上能不能更明快亮丽,让大家觉得跟家里的垃圾桶没区别,更好引导大家参与垃圾分类。

  

  箱房一侧的可回收物架上,摆放着居民收集而来的各类饮料瓶,李强拿起塑料瓶,拧开瓶盖、压扁瓶子、将瓶身卷起折叠后放回原处。一套流程做下来,很是熟稔。他笑着对一旁的居委会干部说,节约空间、方便转运。大家有了垃圾分类意识后,还要在减量化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提高资源化利用成效。

  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为营造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小区因地制宜设立了宣传栏、示范点。居委会干部告诉市领导,小区实行每户居民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每天9时30分到10时30分,分别负责清运干、湿垃圾的环卫车相继开进小区,“大家看到环卫车都是分开装干垃圾、湿垃圾,没有混装拉走,就安心了”。李强详细询问居民的参与度以及对做好垃圾分类的意见建议,对小区志愿者积极参与推动表示感谢。“源头分类做得好,混入干垃圾里的湿垃圾和可回收物就会越来越少,就能为垃圾后续处置奠定良好基础。”他说,生活垃圾分类,贵在坚持、重在养成。《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日前经市人代会表决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要以条例通过和实施为契机,大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共建共享美好家园。要用好基层自治共治平台,共同协商解决分类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进一步深入人心。

  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中端转运环节承担着重要职责

  

  源头分类收集之后,中端分类转运是重要一环。李强前往上海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徐浦基地,察看城市生活垃圾中转、压缩、集装及水上运输工作。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基地正在为提升分类效率而实施改造。李强听取收运流程及上海垃圾全程分类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运行情况介绍,了解到该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已实现实时采集和监控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处置量,他鼓励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李强说,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中端转运环节承担着重要职责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科学分类、精准集装,进一步提升分类效率,为生活垃圾“一分到底”尽好职责、提供保障。

  让老百姓们看到一以贯之、实实在在的分类成效

  

  基地内,各种类型的垃圾车整装待发。垃圾清运车在卸料区将垃圾卸到身后的竖式“漏斗”,“漏斗”上部的重锤向下一次次施力,将垃圾压入“漏斗”下部的集装箱内。不同的垃圾采用不同的箱体,源头分类的成果在这里延续。李强说,市民群众非常关心垃圾分类投放后,后道流程是否坚持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难点瓶颈问题进一步攻坚克难、完善提升,让老百姓们看到一以贯之、实实在在的分类成效。

  加快建设完善和提升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加快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随后,李强来到此次调研最后一站——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认真察看基地建设运行情况,详细听取生活垃圾、污泥、医废等固废填埋处置工作介绍。该基地承担日均约1.5万吨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理,正围绕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着力提高资源化处置能力。李强说,构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形成现代化、可持续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末端处置十分重要。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建设完善和提升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加快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坚持规划引领,结合上海超大城市实际,加强整体统筹谋划,探索创新处置方式,真正治好垃圾、变废为宝。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必须

  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在再生能源中心,市领导听取工艺技术创新以及污染防治、清洁排放情况介绍。负责人告诉市领导,垃圾分类对于提高垃圾焚烧等末端处置效率是极大促进,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李强表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必须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让上海这座城市更加干净有序,让市民群众生活更加舒适美好。

  

  市领导诸葛宇杰、肖贵玉参加调研。


来源:中国环卫在线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