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花都区党建引领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为绿色乡村注入红色动力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近年来,花都区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求,落实组织领导、示范带动、宣传引导、升级配套等举措,加快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长效化机制,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县区。

强化组织领导,打造引领“火车头”

一是实施“书记工程”。由区委书记担任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镇(街)党工委书记、区直各职能部门“一把手”、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第一责任人,拧紧责任链条,实施“书记工程”。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党员干部分片包干,引导志愿者和群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提高村民参与度及满意度。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任务清单和党员示范岗位创建内容,并将农村党员参与垃圾分类情况作为党员“评星定级”考核内容,引导督促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是优化工作机制。制定实施《花都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文件,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推进工作落实。实行区领导挂点巡查督导制度,从2020年1月起,由区领导带队实地督导,实施全域全覆盖巡查督导。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乡村“新时尚”

一是用好党建平台。充分发挥村党群服务中心、镇(街)党校、村(社)分教点等基层党建平台宣传优势,通过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党课、集中培训等活动,为党员群众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并以游戏互动等形式加深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提升党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二是宣传教育全覆盖。通过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张贴指示牌、投放分布图、分类指引图,党员志愿者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创建垃圾分类文化长廊等方式,向广大党员群众展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截止目前,全区共开展日常入户宣传6万余次,实现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全覆盖。

三是强化正向激励。村社党员干部每月入户抽查村民垃圾分类准确率,定期进行“环境友好家庭评比”,对做得好的家庭给予物质奖励,并在村委宣传栏的光荣榜上进行公示,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强化示范带动,培育分类“新典范”

按照“小范围试点、部分推广、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从2017年选取新华街新华村、赤坭镇锦山村作为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开始,逐年增加试点村数量。截止目前,全区已创建农村垃圾分类试点14个,不断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新方法。赤坭镇锦山村已探索形成家庭+种养殖场+回收公司+无害化收集点共同联合分解、消化、分流的“锦山模式”。梯面镇埔岭村探索形成了社区党员进农户、驻村干部进家庭、回收公司进村、星级评分定卡、家庭分类定色、终端收集定车的“三进+三定”模式,有效推进村容村貌的改善。竹洞村探索厨余垃圾沤肥的处理方式,形成了厨余垃圾不出村的“竹洞模式”,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市推广。

强化升级配套,打造处理“一条龙”

花都区安排专项经费加强农村收集点建设、分类桶购置等基础设施配套保障。

一是标准化配备垃圾分类收集点。2019年起,按照每个自然村1个以上的标准配备垃圾收集点,投放收集点全部硬底化和半围蔽处理,搭建不锈钢雨棚,每个投放收集点按四类桶配置,制作清晰的宣传投放指引牌,设置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临时存放点,定期分类收运处置。截止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新建改造收集点1473个,计划2020年底完善配套提升,优化村民投放垃圾体验。

二是建设厨余垃圾沤肥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采用厨余垃圾不出村、不出镇,就近就地沤肥处理,提升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水平。目前,全区建有农村沤肥点102个,沤肥坑711个,每天沤肥处理厨余垃圾约70吨。

三是全方位保障体系。按照“户投、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模式,各街镇建立了一整套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点建设、收集设备和转运车辆投入、压缩转运站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系列保障措施,确保了花都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及处理系统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来源:花都区委组织部

编辑:红棉璀璨

来源:红棉璀璨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