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乌鲁木齐创城在行动|垃圾分类,从时尚走向日常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贾梦妍 郭军鸽 牟敏 唐红梅 王磊 李宁艳)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随着全面文明城市创建的持续深入,我市全面推行、依法治理垃圾分类,下足绣花功,抓紧抓实,久久为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

持续用力

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3日一大早,高新区(新市区)南纬路片区河南西路社区居民丁桂芬提着两个垃圾袋出门。

在分类垃圾房前,她熟练地把两袋垃圾分别投进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

丁桂芬说,她所在的社区2018年就在做垃圾分类的宣传,2019年小区就有了分类垃圾桶,一开始大家也觉得有点麻烦,但现在已经养成习惯。

“社区也通过知识竞赛、实践操作、志愿者引导来鼓励大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丁桂芬说,现在家里的旧电池、废灯泡,都是单独装,不像以前啥垃圾都放在一起。

来扔垃圾的居民王海霞在家已经把垃圾分成3袋。她说,“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家里5岁的孙子在家都会做垃圾分类的游戏,垃圾分类已经从一种理念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剩菜倒进绿色厨余垃圾桶,矿泉水瓶放进蓝色可回收物垃圾桶……在天山区新华南路经贸厅家属院,记者看到四色垃圾桶一字排开,居民李志杰正对照垃圾桶标识,将分好的垃圾重新归位。

“我家里也放置了四个垃圾桶,冰箱上也贴了垃圾分类参照标识,在家就会随手进行垃圾分类。”李志杰说。

自《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市已实现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

落实落细

宣传引导见成效

线下宣讲、线上推送、楼栋长带头、志愿者引导……在天山区金银路社区,全覆盖式的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通过各种宣传,知道了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及这样做的好处。在家里垃圾分类放置,再到分类垃圾投放点分类投放。”居民哈提曼·亚生说。

此前,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驻金银路社区工作队联合社区,通过对楼栋长和垃圾分类志愿者培训,再由楼栋长和志愿者以身作则,并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居民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金银路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敬阳说,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还通过定期开展评比活动,评选“环保家庭”“最美小区”,进行物质奖励,让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争做垃圾分类的引领者和宣传员。

垃圾分类还是挖掘“城市矿产”有效途径。 在废旧家电、手机、电线电缆中隐藏着大量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城市矿产”资源。

从铝粉到橡胶粉,从塑料米到亚克力片,从黄纸板到塑料瓶、轮胎、电路板……生活中60%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新疆金塔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子河从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工作有18年了,他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是“垃圾放在该放的位置就可以变废为宝、利国利民。”

公司设在米东区的废电器电子产品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建立了青少年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希望通过电子垃圾在城市的这个家,教育引导人人成为城市矿山的发掘者。

李子河说,做实做细垃圾分类就是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向社区延伸,加快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

对症施策

创新举措提效率

在经开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社区,开展了以鼓励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积分兑换活动。

去年9月以来,中亚南路社区鼓励居民垃圾分类,并通过对纸张、塑料、废铁等可回收垃圾称重的形式,累计积分,每500克垃圾可累积5分,有害垃圾按件计算,一件为5分。居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社区居民梁德英说,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后,她不仅带着小孙子一起学会了垃圾分类知识,还养成了垃圾分类习惯,每天将不同的垃圾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她还用累计的310分,兑换了毛巾、调料盒等用品。

中亚南路社区主任张玮说,社区共有7个小区,通过积分活动、线上线下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志愿者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等方式,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推动社区居民人人都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市第38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秦子骁是班里的环保好少年,专门负责班级里的垃圾投放。秦子骁会将班里收集的纸张、废旧包装盒等垃圾,拿到校园指定位置的智能垃圾桶前,用印制好的班级二维码扫描机器,垃圾桶就会自动打开,自动称重,为该班积分。年底时,学校会根据各班级的垃圾分类投放的重量进行奖励。

市第38小学是市级文明学校,该校不断创新方式,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和实践。

市第38小学德育主任童晓奕说,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站、板报等常规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外,还开设了垃圾分类特色课程等,引导全校学生减少垃圾产生,学会垃圾精准分类,小手拉大手,营造学校、家庭及社会良好的氛围。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