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垃圾分类进入“实战”,来看看建邺的一些小区是如何应对的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

居民小区则处于这场“实战”的最前端。

各小区能否正确分类,

“撤桶并点”能否顺利实施,

关系着这场“战役”的成功与否。

建邺区的各个小区是如何履行责任,

顺利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

快来跟叶子一起实地考察一番!

01

兴隆街道木樨园:

加强督导员培训

兴隆街道奥体社区木樨园小区2005年建成,共14个楼栋,32个单元,目前入住388户。

据木樨园小区网格员马悦介绍,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正式开始前,奥体社区联合物业,通过小区微信群、电子屏、横幅等方式提前宣传垃圾分类各类知识,并且上门发放宣传单页,做到广泛宣传。同时,奥体社区积极发动网格党支部力量,联合小区党员、楼栋长、积极分子开展邻里间的宣传。

木樨园小区通过举办垃圾分类培训会、第三方专业公司再培训等方式,开展了垃圾分类督导员的上岗培训。小区还成立了由网格员和督导员组成的自培小组,随时交流垃圾分类的知识,让他们上岗时能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更专业的指导。

木樨园小区按照小区实际户数,需设立两个垃圾亭,社区联合兴隆街道垃分办、物业、业委会,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楼栋分布以及居民出行习惯,广泛征询民意,最终确认了西门、北门两个垃圾亭的具体位置。目前,木樨园两个垃圾亭每日清运垃圾最少2次,其中厨余垃圾每天清运4大桶,其他垃圾20大桶,可回收3大桶,做到及时清理保持小区清洁干净。

02

莫愁湖街道天安花园:

发挥志愿者作用

莫愁湖街道江东门社区天安花园小区位于汉中门大街189号-1号,建于2001年,共有3幢多层住宅,156户,近600人。

2020年9月,天安花园小区率先进行了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一座垃圾分类房建在了小区空地上。为了切实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社区“强宣传,重实用”,一方面通过居民议事会、横幅广告、喇叭广播、入户宣传等方式加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另一方面用好志愿者这面旗帜,从办投递卡、到如何刷卡如何投递、再到怎样分类,全靠志愿者手把手的教,身体力行的做,把居民们教会教透。

垃圾分类房运行了一个月后,投递卡的开卡率100%。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开始对分类的不理解不认同,变为了自觉分类按时投递,真正的把分类行为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目前,天安花园每天其他垃圾的清运量为600公斤,厨余垃圾清运量为75公斤,可回收垃圾清运量为15公斤,垃圾分类率达100%。

志愿者阎振利阿姨每天值守在分类房边,紧盯着居民是否正确投放垃圾。她说,“刚开始做志愿者的时候,我每天喊的嗓子都哑了,可是现在我看大家能主动分类到位,就由衷的高兴,觉得之前的付出没有白费。我们要把垃圾分类做好,为后代留下一个美丽家园。”

03

江心洲街道洲岛和园和平苑:

老年人是“主力军”

江心洲街道作为建邺区垃圾分类先行先试街道,已经在探索分类工作中创新出了一套成熟的“实战”经验。

洲岛和园和平苑位于文泰街89号,共有6栋住宅楼,目前有住户284家,入住率接近100%。10月1日,和平苑位于地下车库的垃圾分类点正式投入使用。

街道与物业、社区合作,在每个点位安排督导员,负责垃圾分类督导宣传、垃圾驳载、垃圾房周边环境保洁等工作。在群众推进上,和平苑通过每家每户发放宣传单页,发送厨余垃圾桶、可回收物收集筐等物品,举办线下宣讲活动,流动车巡回宣传等方式,帮助居民树牢垃圾分类意识。

目前,和平苑小区的居民大都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且在无人督导的情况下也能将垃圾自行拆袋投放。

作为拆迁安置房小区,和平苑常住居民以老年人为主,大部分人在家开火做饭,因此厨余垃圾也相对较多。为此,物业也加大了厨余垃圾的清运力度,每日清运频次最少1-2次,时刻保持垃圾分拣点的清洁。

“不要以为和平苑小区大部分是老年人就以为垃圾分类工作很难开展,其实老年人反而是垃圾分类的‘主力军’,他们更有时间,分得也更仔细。而且我们街道以前是全农街道,大部分人从前都有喂养家禽、家畜的经历,所以爷爷奶奶们在厨余垃圾的处理上反而更熟门熟路一点。”江心洲街道城管科赵丽娟介绍道。

督导员、志愿者、老年人……每个人都是垃圾分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垃圾分类考验的既是居民的综合素质,又是物业、社区和街道各方的管理能力。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正确投放垃圾,为建设绿色家园而努力!

责编:刘晓静

来源:建邺播报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