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智媒力量赋能广州垃圾分类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7月28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赋能基层治理 论道垃圾分类”主题论坛在广州市天河区沙河街道垃圾分类体验馆举行。论坛上,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南方都市报启动广州街镇垃圾分类深度调研活动。

三位业界权威专家加盟南都治理观察团,以垃圾分类治理专家组成员的身份,共同为提升广州街镇基层治理水平,推动广州垃圾分类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作贡献。论坛上,天河区沙河街、越秀区黄花岗街、黄埔区鱼珠街、南沙区龙穴街、增城区荔湖街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各自辖区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做法。论坛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天河区沙河街道办事处协办,南方都市报承办。

南方都市报将打造广州街镇垃圾分类经验交流平台,联合专家学者走进街镇,呈现广州街镇单位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形成的好模式好经验;充分发挥第三方媒体智库服务新能力,赋能广州街镇基层治理,助力广州垃圾分类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发挥智库服务新能力

致力提升广州街镇垃圾分类水平再上新台阶

论坛上,南方都市报相关负责人宣布启动广州街镇垃圾分类深度调研活动,并向三位业界权威专家颁发聘书,聘请他们为“南都治理观察团·垃圾分类治理”专家组成员。他们分别是广州城市矿产协会秘书长李志红副教授、广州环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学安、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湛江博士。

近年来,南方都市报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全面向智库媒体转型,推动“移动优先 数据优先 用户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智库产品服务矩阵,新服务能力不断涌现提升。南方都市报连续七年推出《广州城市治理榜》,以媒体第三方视角,推出系统科学的智库报告,致力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街镇作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基层行政单位,承担了垃圾分类推进的重要工作。南方都市报将打造广州街镇垃圾分类经验交流平台,联合专家学者走进街镇,呈现广州街镇单位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形成的好模式好经验;充分发挥第三方媒体智库服务新能力,赋能广州街镇基层治理,助力广州垃圾分类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因地制宜、创新思路

广州垃圾分类的街镇力量

论坛上,五个街镇的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分享了精彩的一线实践经验。

天河区沙河街道注重软硬件建设,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体验馆、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以及星级投放点的建设,建成一批较高品质的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该街道还为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依托街道综合指挥中心专门的智能监控软件,实现全街信息化指挥协调联动。

增城区荔湖街道是一个年轻朝气的街道,从2019年成立之初就将推进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街道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及时调整每年工作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特别是针对安置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模式。

南沙区龙穴街道引进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化项目,建成8个智能投放点,改造2个星级投放点,确保要素配全。龙穴社区8个智能投放点能实现智能开盖、按键开盖或督导员开盖,避免居民与垃圾桶接触,提升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越秀区黄花岗街注重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居民群众习惯养成。街道立足辖区历史文化底蕴和科技创新氛围,融入红色文化和动漫元素,运用手绘、喷绘、灯箱、工艺装饰等表现形式,建成共310米的垃圾分类主题文化长廊。

黄埔区鱼珠街道围绕垃圾投放点和垃圾中转站“两个点位”,在投放和收集“两个环节”上下功夫,努力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举措。街道在垃圾投放点配置垃圾夹,方便居民在志愿者指导下现场纠错,有效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实习生 李晓昕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阅读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