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空记录
分享到
垃圾分类"新时尚",千灯全民"新习惯"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沈燕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

实施垃圾分类,既是人民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也是昆山社会发展的文明大事。今年4月11日上午,在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昆山“三定一督”垃圾分类投放模式获苏州推广。昆山在2019年苏州市第四季度生活垃圾分类专项督查中获得第一名,以实际行动勇当“尖兵中的尖兵”“排头中的排头”“先锋中的先锋”。

党建引领,让垃圾分类展社会文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昆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昆山市千灯镇成立“两创建两复审”工作领导小组,实体化运作工作专班,共开展各类现场检查300余次;全镇各条线累计发放宣传材料和调查问卷5万余份,新设或更新大型户外广告牌、户外景观小品、高炮、看板、围挡等50余处;结合2019年制定的“村、社区每周一次、全镇每月集中一次”环境大扫除机制,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通过积极发挥党员先锋“十带头”作用,带动身边百姓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2020年,千灯镇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围绕督导检查、运营管理、机制建立、点位规划、队伍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加快制定垃圾分类“千灯方案”,全力推进相关工作。坚持从 “投放端” 和 “处置端” 两端发力,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今年的目标任务是:年内全镇80个“三定一督”(定时定点定人督导)小区实现全覆盖,验收合格率不低于70%,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5%以上,厨余垃圾处理量达到区域生活垃圾焚烧总量的30%以上,其中家庭厨余垃圾处理量不低于区域生活垃圾焚烧总量的10%。同时启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促进节约使用资源,完善可回收物收运处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化利用能力。

以点带面,让“新时尚”走进居民生活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和管理,体现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与文明程度。千灯镇以淞南社区、石浦社区、东江园农贸市场、吴桥村为试点,率先推广“绿管家”志愿服务项目,实行居民垃圾分类督导。通过采取排摸告知、集中宣传、入户宣传、完善设施、定点督导等措施,在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走进千家万户,让“精神文明新风尚”扎根群众土壤。

自2019年,石浦社区兴浦佳园作为镇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之一,社区党总支十分重视,召开前期垃圾分类宣传工作部署会与培训会,积极配合镇垃圾分类办做好宣传和前期问卷调查工作。社区积极联合组织力量,整合宣传队伍,通过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趣味活动,借助“双网融合”排查走访形式,让越来越多居民家庭知晓垃圾分类知识,将垃圾分类逐步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去。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是垃圾分类工作成功的关键。为确保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社区推行积分兑换,将变废为宝与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普惠民生相结合。试行“积分制”、“红黑榜”激励机制,以带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促使生活垃圾分类成常态化。

目前,淞南社区垃圾分类设施已实现小区全覆盖,四分类垃圾投放小区3个,再生资源回收点1个,每个小区均设有害垃圾暂存点、垃圾分类亭。社区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广泛宣传和发动,线上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和网格微信群进行定期推送,线下通过宣传折页、口号标语、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工作。要让居民真正参与进来,需要多向发力、多管齐下。 2019年9月至12月,社区在善景园小区试点定时定点定人督导投放,,居民通过垃圾正确分类投放获得积分,形成了“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的垃圾分类激励机制,引导居民从不愿分类到主动分类,活动共吸引了12000余人次参与。

农贸市场是联系农民生产销售和居民生活消费的载体和纽带,为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在农贸市场的入口出口处位置,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等方式,引导顾客主动正确地投放垃圾,同时对每个摊位的商户进行当面宣传。东江园农贸市场有70余个摊位,每个摊位配备2个垃圾桶(1个桶是厨余垃圾桶,另外1个桶是其他垃圾桶),在公共区域内设置了3组三分类的垃圾收集箱,1组四分类垃圾桶,基本确保了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全覆盖。对当天产生的厨余垃圾都就近送到秦峰路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进行处置,制成有机肥,做到资源化利用。倡导农贸市场内的商户净菜上市出售,从源头减少了厨余垃圾的量且每天不定时安排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巡逻劝导。

2017年起,吴桥村实行农村生活垃圾两分类工作,成立村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规范分类投放设施设备的标识标记、为每户分类垃圾桶制作固定支架并在四周设置垃圾分类宣传版面。同时,村干部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规范有序运转。不仅通过横幅、宣传片、围档宣传展板等方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垃圾分类志愿宣讲队还每月组织前往村民家中指导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发放宣传折页及定制宣传围兜;结合主题党日,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先行”系列活动,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氛围。每季度对自然村和农户进行垃圾分类优秀户评选,并张榜公布,给予正面引导、发放物资奖励,激励村民参与热情。吴桥村共有农户128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100%,厨余垃圾收集采用二维码扫码形式采集数据并上传信息系统,每天由工作人员收运至资源化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真正做到日产日清。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的意识,从源头上做到垃圾减量化。

知行结合,从校园内折射习惯转变

垃圾分类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是一件全民参与的事情,要抓小抓早,只有从娃娃抓起,通过“社校共建”鼓励“小手拉大手”,同达成垃圾分类的共识,做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真正让垃圾分类入校入户入心。千灯镇现有在园幼儿4557名、中小学生11093名,按照一个孩子带动6个大人的影响力,做好学校垃圾分类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为了抓实抓好这项工作,千灯各校、各幼儿园成立以校长(园长)为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制定方案,细化责任,承包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行垃圾分类工作“学校-社区-家庭”三级联动模式。同时,通过晨会课、班会课等平台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增强垃圾分类的意识,组织学校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标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此外,学校公共场所、教室、食堂、医务室均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加强对分类垃圾的及时处理,后勤人员按相关要求把好关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提供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物质保障。随着垃圾分类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兴起,千灯各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活动,学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让社区与学校与家庭形成联动,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成果得以不断巩固,文教办组织学校认真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学校、幼儿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落实整改清单,针对性的补齐短板,指导学校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全面推广和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建设绿色、整洁的美丽校园,已成为全体千灯教育人的共识和目标。

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老百姓的观念在悄悄转变,在行动中凝聚共识,垃圾分类的绿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在垃圾分类的背后,是千灯镇的“为民情怀”,是富有远见的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接下来,千灯镇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促进全镇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用实际行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昆山垃圾分类的新样板!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