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浅议清洁直运模式下杭州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2009年8月10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垃圾集疏运和处理工作,提出了“直运为主、中转为辅;焚烧为主、填埋为辅;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城市垃圾处理原则。在开展清洁直运这一全新背景下,杭州的中转站提升改造提上日程,固废(直运)公司对中转站开展现场调研、摸底,提出改造规划和改造模式、工艺。 一、背景: 多年来,杭州市在城市垃圾收运处理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杭州提出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还有一定距离。我们看到杭州拟建的全国最大的垃圾中转站——钱江新城固废中转站以及城北地下的花园式垃圾中转站——石祥公园中转站等建设受阻,反映出市民对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另外目前垃圾收运状况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首中末效率不一致、道路抛洒滴漏严重、有些中转站不规范、档次低。 2009年12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垃圾直运有关问题,会议提出杭州实施垃圾直运的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垃圾直运“杭州模式”。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

2009年8月10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垃圾集疏运和处理工作,提出了“直运为主、中转为辅;焚烧为主、填埋为辅;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城市垃圾处理原则。在开展清洁直运这一全新背景下,杭州的中转站提升改造提上日程,固废(直运)公司对中转站开展现场调研、摸底,提出改造规划和改造模式、工艺。 
一、背景: 
多年来,杭州市在城市垃圾收运处理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杭州提出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还有一定距离。我们看到杭州拟建的全国最大的垃圾中转站——钱江新城固废中转站以及城北地下的花园式垃圾中转站——石祥公园中转站等建设受阻,反映出市民对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另外目前垃圾收运状况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首中末效率不一致、道路抛洒滴漏严重、有些中转站不规范、档次低。 
2009年12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垃圾直运有关问题,会议提出杭州实施垃圾直运的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垃圾直运“杭州模式”。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新小区不再新建垃圾中转站,通过“桶车直运”、“车车直运”等办法,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二是老小区现有垃圾中转站全面进行改造提升,同样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三是实现垃圾收集直运一体化。2010年1月15日杭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1号文件《关于推行垃圾清洁直运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杭州六城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范围内所有新小区不再新建垃圾中转站,通过“桶车直运”,“车车直运”等办法,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 
二、改造的前提是大区域的规划定位 
中转站改造的前置是解决“改造那个,怎么改造“的问题,就是确定哪座中转站是要提升改造,以及采用何种措施达到社会要求目标。这也是中转站改造内容的具体化。在这个过程中,广泛深入的现场调研、摸底和分析是规划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在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1号文件《关于推行垃圾清洁直运的实施意见》时,对固废(直运)公司来讲是一片空白,我们可能有各种想法,但是到最终就只有一种。从环卫历史来说,固废(直运)公司的强项是填埋,而对中转站的把握是相当薄弱的。面对挑战,我们选择勇往直前,一是必须经过现场调研分析,资产接收小组设计了调研表格,通过现场实地踏看、于当地居民交流、问答环卫工人、咨询原主管部门等手段,了解每一座要改造中转站的现状:位置、建设单位、现管营单位、设备(生产厂家、型号、启用时间、采用压缩模式、目前运行状况等)、污水处理情况、工作人员、中转垃圾量、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土地性质、基建手续是否完备、和周边居民点关系、是否具备直运条件等详细参数,把每一座中转站的基本情况摸透;二是梳理出重点,提出垃圾中转站作为清洁直运的必要补充,根据垃圾量、地理位置、运行线路、距离、占地、实际运行等情况,中转站定位为三个等级: 
1、枢纽站:服务半径2~4公里、垃圾量80吨以上、占地1000平方米以上。 
2、中心站:服务半径2公里以内、垃圾量30~80吨以内、占地500~1000平方米。 
3、一般站:作为直运的一般补充,服务半径1公里以内、垃圾量30吨以内、占地300~500平方米。 
通过对现有中转站提升改造进行的科学规划和系统布局,通过四个一“一控制、一减少、一优化、一改造” 措施,达到“无视觉污染、无听觉污染、无嗅觉污染、无居民投诉”的四无要求,实现垃圾收运一体化、人员管理一体化、运输车辆一体化、中转站管理一体化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独具杭州特色城市垃圾清洁直运集疏运一体化新格局, 使杭州作为生态城市、国内最清洁城市、国内重要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造的体现方式是模式、工艺的选择 
中转站的改造贵在有创新,有新的模式,根据垃圾中转站的功能要求与改造定位,配合清洁直运,提升改造采用两种模式: 
1、直运替代模式,取消中转功能。 
2、车车对接或厢车对接模式(含地埋式),实现改造。 
1)采用直运替代模式、取消中转站。 
计划明年底前,将削减三分之一中转站。达到不再臭了,不再吵了,环境的改善,这将带给众多居民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这方面,华家池中转站关停是一典型,华家池中转站位于江干区太平门直街27号,每天垃圾中转量约为25吨,中转站承担了附近凯旋街道地区近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企业垃圾量中转任务。华家池中转站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周边居民区日渐密集,单位建筑和商家林立,近年来中转站垃圾转运量越来越大。同时又因身处金兰池社区华家池5、6、7、8四幢居民楼中间,离居民楼最近的地方只有6米,居民普遍反映中转站凌晨时段的作业噪音和常年无法开窗使他们难以忍受,因此华家池中转站噪音及臭气扰民业已成为居民投诉的焦点和老大难问题。通过清洁直运,关停该中转站,还老百姓安宁和安居的生活。

2)保留、提升中转站采用以车替机、车车对接及厢车对接(含地埋式)三种工艺 
以车替机:是通过采用双动力压缩车实现与垃圾桶的直接对接,此种模式能大大降低作业过程中噪音、减少臭气,且运输方便灵活,可实现一车多点模式,适宜中转站与居民区距离近的区域,改造后中转站变成桶车直运的小型接驳点。 
车车对接:是通过多辆子机动车分散收集垃圾后与母机动车进行对接,实现垃圾的较长距离运输,此种模式的服务半径可达到4公里,且收运方便、快捷灵活,但要求有较大面积的对接场地,适用于占地面积较大的中转站改造,改造后中转站变成车车直运的大型接驳点。 
厢车对接:是通过采用先进、环保、高效的工艺设备来实现垃圾中转运输中的“四无要求”。此种模式适宜于老城区无法实现直运、近郊中转站位置离居民区近及垃圾产生量大区域的中转站改造。 
根据中转站定位,枢纽站由于垃圾转运量较大、占地面积允许,拟采用车车对接或地埋式厢车对接模式;中心站的垃圾量、占地次之,拟采用厢车对接模式(含地埋式);一般站垃圾量较少、占地条件限制,拟采用以车替机模式或厢车对接模式。 
四、结语 
中转站的改造是一项系统、复杂、敏感工程,“预则立、不预则费,多算多胜,少算则败”,没有深入一线的实地调研,掌握一手资料,是无法开展中转站改造工作的。清洁直运作为新生事物,正在茁壮成长,发挥它的优势。随着带来的垃圾收集革命变化,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清洁直运模式下,部分中转站的关停是必然的;仍需要保留的,通过新的模式、工艺更好的服务社会。



来源:本站整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