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重庆市主城区垃圾转运站现状及对策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重庆主城区生活垃圾量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据2004年11月重庆市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4年全市户籍人口3144.2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770.98万人,外出人口373.25万人),全市城镇人口为1205.70万人,城镇化率为4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5。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约560万,城镇人口约506万[1]。估计,世界人均垃圾发生量为440~500kg/a[2],则当前主城区垃圾产量约6000t/d,而日转运能力才达3000t/d,而且仍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3],转运能力严重不足,考虑经济性,垃圾转运站建设十分必要。1垃圾转运站现状1.1一次垃圾转运站重庆主城区目前设置在各社区、街道的469个楼式垃圾转运站,其中仅30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密闭式压缩站和集装箱垃圾站,占总数的6.4%,其余439座是开敞式垃圾站,市民堆放的生活垃圾发酵产生的臭气和垃圾中的污水使垃圾站成为城市又一污染源,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环境,应进行改建或拆除,并需新建一定

重庆主城区生活垃圾量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据2004年11月重庆市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4年全市户籍人口3144.2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770.98万人,外出人口373.25万人),全市城镇人口为1205.70万人,城镇化率为4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5。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约560万,城镇人口约506万[1]。
估计,世界人均垃圾发生量为440~500kg/a[2],则当前主城区垃圾产量约6000t/d,而日转运能力才达3000t/d,而且仍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3],转运能力严重不足,考虑经济性,垃圾转运站建设十分必要。
1垃圾转运站现状
1.1一次垃圾转运站
重庆主城区目前设置在各社区、街道的469个楼式垃圾转运站,其中仅30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密闭式压缩站和集装箱垃圾站,占总数的6.4%,其余439座是开敞式垃圾站,市民堆放的生活垃圾发酵产生的臭气和垃圾中的污水使垃圾站成为城市又一污染源,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环境,应进行改建或拆除,并需新建一定数量垃圾站。新建的垃圾站均采用压缩式、容器或集装箱式。
现有的环保型垃圾转运站具有以下特点:采用密封式大容积自压缩垃圾集装箱,收集、压实和储运垃圾,避免压缩与集装箱分离而造成的二次污染,每次倾倒完垃圾后,进料门立即关闭,使垃圾转运站的垃圾完全密封存放;垃圾在自压缩垃圾集装箱中直接高压减容,增大了箱体的装载量,一个地埋式垃圾站可日处理垃圾100t;自压缩垃圾集装箱沉入地下和移走都能完全确保坑口封闭,确保了行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已建的环保垃圾转运站:江北龙头寺、渝中区东水门、储奇门、通远门、王家坡、九龙坡毛线沟、石桥铺交易城、龙溪镇、沙坪坝区劳动路、磁器口、大渡口文体路、渝北两路等。
1.2二次垃圾转运站[4]
目前,二次转运站正在规划中,到2010年建成1座二次转运站,即沙坪坝石堰二次转运站,占地30000m2,转运能力为1300t/d。该二次转运站将作为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及新建的大路垃圾焚烧发电厂服务。到2020年新建4座垃圾二次转运站,使主城区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拥有一座二次转运站。即黑石子二次转运站,占地35000m2,转运能力2150t/d;长生二次转运站,占地35000m2,转运能力2250t/d;中梁山二次转运站,占地30000m2,转运能力2000t/d;西永二次转运站,占地20000m2,转运能力880t/d。扩建石堰二次转运站,使之转运能力达到1800t/d。
2当前重庆主城区垃圾转运的缺陷
1)主城区243辆垃圾运输车中仅54辆是先进的,约占22%,其它均达不到环保的要求。
2)站内设施相当落后,挤压出来的污水在大部分站内基本没有经过预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甚至有些臭水流到街上,造成二次污染,有很强的臭味,对工作人员的生理、心理影响依然较大。
3)垃圾转运站的规模太小,不能满足主城区垃圾的暂贮存要求,遇到特殊情况时难以应对,如“长生桥事件”。
4)卫生转运站的数目少,需要对现有的转运站进行改进。
5)转运能力不足,当前垃圾产量约6000t/d,而转运能力约3000t/d。
6)垃圾转运站的规划不合理。
7)二次转运站还是空缺,需要加紧建设。
3垃圾转运站设计规划及对策
3.1转运站类型[5]
3.1.1预压缩式大型垃圾转运站
预压缩式大型垃圾转运站,其工作原理是把垃圾在固定的箱体内压缩成块,然后一次性推入对接车的大型集装箱内。其特点如下:垃圾在固定箱体内压缩成块,压缩比高;箱体密封,可收集垃圾挤出液,防止二次污染;重量和压力检测精确,垃圾压缩过程不须集装箱半挂车配合,工作效率高。处理规模适合于1000~2500t/d,该模式投资较高。
3.1.2直接压缩式大型垃圾转运站
直接压缩式大型垃圾转运站,其工作原理为把垃圾倒入料槽,车辆对接后,压装机直接将垃圾压入大型集装箱内,压装过程需反复多次。其特点如下:设备体积较小,配套的土建设施规模较小;压装过程完全自动控制;全封闭,无二次污染;与预压缩式中转站相比,车辆等候时间较长。处理量适合于1000~2500t/d,该模式投资相对较小。配套车辆可选用车厢一体,也可采用车厢分离的拉臂车。
3.1.3大型分选式垃圾转运站
大型分选式垃圾转运站,其工作原理是压装前对垃圾进行预处理,将垃圾按不同的粒度进行分选,只对大粒度的垃圾进行压缩,为后续处理提供条件,工艺如图1所示。其特点如下:采用国际先进的分选工艺方案,压缩与分选组合,可实现垃圾减量化;处理量适合于500~1000t/d,一次性投资较高。3.1.4压缩打包式大型垃圾转运站
压缩打包式大型垃圾转运站,其工作原理是对垃圾分选后,将大粒度垃圾压缩,然后用铁丝捆成2m3的垃圾包,用平板车运往垃圾填埋场。其特点如下:工艺先进,实行分选与打包相结合,可减少填埋场防渗工程投资;垃圾的压缩比较大,可减少填埋空间,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与其他几种模式相比,投资最高。
3.1.5按照是否埋入地下分类[6]
按该标准可分为地下垃圾转运站和地上垃圾转运站。前者能节省地上空间,避免影响景观,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前期投资比较大。后者前期投资小,运行简单,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景观。其他还可按照是否环保、规模大小等标准分类。
3.2各种预测模型及垃圾转运站规划合理性判别
3.2.1人口增长预测
1)根据logistic equation[7]如式(1)。


其中:N为t时刻人口总量,K为环境容量,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的设计寿命一般都为10~15a,在这段时间内,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重庆主城区仍有一定的建筑用地。
因此,在短时间内,人口增长预测用简化的logistic equation如式(2)。

其积分式为式(3)

其中:No为初始人口总量,Nt为t年后的人口总量,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e为自然对数的底。
2)根据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8],设主城区农转非率为a如式(4)。

3.2.2垃圾产量预测
1)城市生活垃圾预测方法[4]分类。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预测方法可分为3大类:第一类:根据历年垃圾产量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灰色系统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9]。回归预测又包括线性和非线性预测法,非线性预测需将非线性方程通过变量转换为线性方程。回归预测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才能拟合。一元线性预测法的模型为式(5)。

它的预测时间也不宜过长。
第二类:根据垃圾的人均产量和服务人口数量,确定出垃圾产量。
根据CJJ47-91《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10]。无实际数据时,可按式(6)计算。
Q=δNq/1000      (6)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三类:根据基准年的垃圾产量,结合垃圾产量的递增速率加预测,基准年的垃圾产量采用环卫部门的统计,递增率通过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增长速率和国内外相同类型城市的垃圾增长率加以确定。计算公式为式(7)。

式中Q0——基准年的垃圾产量;
r——垃圾增长率。

2)垃圾产量预测。由于重庆市受环卫设施、设备及经费的影响,使得环卫工作未能跟上经济的发展,导致垃圾日清运量与实际产生量相差较大,因此第一类方法不适合重庆市垃圾产量预测。第三种方法在进行长期预测时,常常误差较大,另外,重庆处于非正常发展时期,不宜采用第三种方法。在进行远期预测时,第二种方法最常使用。故采用第二种方法预测重庆市的垃圾产生量,并采取第三种方法加以修正。人均垃圾日产量是一个关键指标,它受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城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物产状况、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参考国内外资料,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440~500kg/(a•人),气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 
3.2.3垃圾转运站经济、环境合理性判别
根据技术经济学原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11],建立模型如式(8)、式(9)。



其中:Kp为运行期间总投资的现值,Kf为建造垃圾转运站的固定投资,Kvpt为运行期间发生的可变成本现值,K环境P为转运站周围每年的环境成本现值;Ep为运行期间创造的总效益现值,C2t为直接运输费用,C1t为进入垃圾转运站后再转运的费用,S为转运站到垃圾处理厂的距离,Qt为第t年时转运站的转运量,E环境为服务区内每年的环境效益,i为银行利率,n为运行时间(单位:年)。
a.如果Kp<Ep,则项目合理,鼓励建造;b.如果Kp=Ep,则项目基本合理,可以建造;c.如果Kp>Ep,则项目不合理,不能建造。
3.2.4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
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垃圾转运站的设置数量和规模取决于收集车的类型、收集范围和垃圾转运量[12],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型转运站每0.7~1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2,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m。
2)大、中型转运站每10~15km2设置一座,其用
地面积根据日转运量确定,见表1。
3.2.5规划工作程序
依照上述预测模型,选取各参数,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和选址等工作,然后进行经济、环境效益评价,反馈信息,调整方案,整个流程如图2。
表1垃圾转运站用地标准


 3.3对策

重庆市人多地少,大多是山地,资源相对贫乏,产生的垃圾多,转运站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3.3.1从垃圾产生源上减少垃圾产生,以减轻垃圾转运站处理压力
1)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生活和社会责任,减少物质的不合理消费进而减少垃圾的产生。
2)实行城市生活垃圾按量收费政策,从经济上给家庭以压力,迫使减少垃圾产量。
3)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例如,垃圾控制上提出指标限制;大力改变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尽量使用天然气、电、太阳能和生物能,减少煤炭、炉渣等废弃物;必须净菜进城、出售小包装蔬菜等。
4)加强环保意识形态的转变,使公民从小接受良好的环保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2在垃圾产生源头进行垃圾的分选,回收利用,减少垃圾转运站的运行成本。
3.3.3对垃圾转运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1)提高规划人员综合能力。
2)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按照图1中整个规划程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合理选用垃圾转运站类型,避免影响景观,造成二次污染。
4结束语
垃圾相关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而合理的垃圾转运站既能在经济上产生效益,也能在环境上产生效益。但是,转运站规划过程中,除了规划人员本身的问题外,仍然有其它非常棘手的问题。例如,各种预测参数的选择比较困难,环境成本和效益难以定量化等等。只有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才能找出合理的转运站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2004年重庆市人口发展状况[R],2005.
[2]刘新英.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对策[J].重庆环境科学,1994(2):38-41.
[3]冉景煜,张力等.重庆城市生活垃圾组分与热解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学版),2000(6):110-113.
[4]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环卫设施专项规划(2004-2020)[G]重庆,2004:17-32.
[5]昝文安.现代化大型垃圾中转站转运功能及转运模式简介[J].环境卫生工程,2000(2):68-73.
[6]城市垃圾地下隐身[J].//改革实践经验(领导决策信息E),2000(50):23.
[7]李博等 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4-60.
[8]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G],2005.
[9]陈义华 王开荣 何仁斌.最优化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7-116.
[10]CJJ47-91建设部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S] 
[11]胡珑瑛.技术经济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2-33.
[12]CJJ27-200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S].



来源:本站整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