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餐厨垃圾半干式高温厌氧发酵快速启动试验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的含量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平均含量已达36%~45%,个别城市甚至高达60%左右,这些有机组分主要为厨余垃圾、集市果蔬垃圾和粪便等,因其高含水率和易生物降解等特点,给传统的填埋、堆肥或焚烧等处理处置方式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难题,如产生大量的渗沥液、恶臭、温室气体以及二恶英等,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从另一角度看,城市生物质垃圾中含有大量生物质能,其高含水特性又为这类垃圾的生物能量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厌氧发酵是最常用的高含水率有机物能量转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污泥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易降解有机物在垃圾处理处置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处理高固体含量有机废物的厌氧消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在欧洲和日本得到广泛应用。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根据有机物料TS(total solid)浓度的不同,可分为干式(TS 20%~40%)和湿式(TS<15%)2类。本试验以TS浓度为14%~20%(定义为半干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的含量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平均含量已达36%~45%,个别城市甚至高达60%左右,这些有机组分主要为厨余垃圾、集市果蔬垃圾和粪便等,因其高含水率和易生物降解等特点,给传统的填埋、堆肥或焚烧等处理处置方式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难题,如产生大量的渗沥液、恶臭、温室气体以及二恶英等,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从另一角度看,城市生物质垃圾中含有大量生物质能,其高含水特性又为这类垃圾的生物能量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厌氧发酵是最常用的高含水率有机物能量转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污泥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易降解有机物在垃圾处理处置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处理高固体含量有机废物的厌氧消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在欧洲和日本得到广泛应用。
高固体厌氧消化技术根据有机物料TS(total solid)浓度的不同,可分为干式(TS 20%~40%)和湿式(TS<15%)2类。本试验以TS浓度为14%~20%(定义为半干式)的餐厨垃圾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半干式厌氧发酵法对其进行实验室规模研究,主要考察和分析了试验启动阶段的影响因素和各项评价指标,为该法今后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餐厨垃圾。试验所采用的餐厨垃圾取自清华大学某食堂,主要成分为米饭、面食、蔬菜、肉类、菜汤和骨头等。餐厨垃圾经细碎后平均粒径<2mm,其密度约为1.03kg/L,置于4℃冰箱中储存待用2)接种污泥。试验所用接种污泥取自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消化池,为灰黑色液体,其主要性质见表1。试验启动时,接种污泥与垃圾按体积比约9:1混合后投入反应器。此后根据每日反应器内产气情况、pH、VFA等指标的变化调整餐厨垃圾投加量。随着启动试验的进行,逐步提高进料量,以期达到最佳的有机负荷及水力停留时间。

1.2试验装置
单级高温厌氧反应器的构造见图1。反应器为有机玻璃外壳,有效容积为9.5L;采用温控仪控制加热带以维持高温条件(54~57℃);进料管末端深入液面以下,不但最大限度减少因进料操作所引起的气体计量误差,而且较好地保证了反应器内的厌氧环境;反应器顶部的搅拌器设有水封,由继电器控制搅拌10min/h,搅拌桨转速为120r/min;在整个试验期间,每24h进出料1次,出料由反应器底部的采样口收集;日产气量及累计产气量由湿式气体流量计测定。
1.3测试项目及方法
TS采用烘干法105℃测定;VS使用马弗炉600℃测定;C/N中的C以VS估算(C=0.47VS),N以凯氏测氮法测定;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分析;VFA使用SQ206型气相色谱仪测定;pH采用pHS-2C型数显pH计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试验启动阶段划分
试验启动期采取逐步提高反应器容积负荷的进料方式,探索反应器在相应控制参数下稳定运行的负荷,根据反应器运行状况,试验启动阶段主要分为3个时期,见图2:驯化期(0~28d)、提高期(29~54d)和稳定期(55~63d)。驯化期反应器的进料容积负荷为1.3~1.5g/(L•d),从图2可以看出,在驯化期反应器依次经历了酸化期(0~16d)、恢复期(17~23d)和相对稳定期(23~28d)3个阶段。在相对稳定期,反应器产气速率经历了一个波峰后逐渐降低,表明反应器内累积的有机物正被生化降解而趋于平衡,此时pH从酸化期的6.3上升到7.8,并稳定在7.8~8.0,见图3,以此为判据,反应器进入提高期;在提高期,反应器的进料容积负荷依次经历了2个阶段,分别为2.3g/(L•d)和3.0g/(L•d),在提高期反应器同样经历了类似驯化期的3个阶段;在稳定期反应器容积负荷率为3.0g/(L•d),系统pH稳定在7.5~8.0,当负荷提高到3.2g/(L•d)时,系统产气速率迅速减少,同时pH也降到6.0以下。2.2试验启动阶段各时期的产气速率、总VFA、甲烷含量及pH的关系
试验启动阶段的划分不仅取决于产气速率随进料有机负荷率的变化,同时与系统的pH、总VFA以及甲烷含量有密切而又必然的关系。如图3所示,在驯化期,产酸菌活性较强而产甲烷菌活性较弱,因此,系统的总VFA浓度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在第22天时达最大值21.7g/L,随着产甲烷活性的增强,有机酸被充分利用,产气速率也达到驯化期的最大值15.7L/d。在驯化期因为产酸菌活性较强,所以系统反应过程主要以水解酸化为主,系统的pH随总VF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甲烷平均含量较低,为36.6%;在提高期,随着产甲烷菌群数量的增多和活性的增强,虽然系统提高了进料有机负荷率,但总VFA浓度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平衡状态,产气速率和甲烷含量几乎同步达到了新的高度,最大值分别为18.0L/d和66.3%,其中甲烷的平均含量也高达54.4%,比驯化期平均含量高出17.8%,而pH基本稳定在7.5左右;在稳定期,随着时间的增长,系统总VFA浓度呈逐渐降低趋势,最小值仅为3.9g/L,此时,各项指标均稳定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其中平均产气速率为18.9L/d,甲烷平均含量为62.2%,比提高期高出7.8%,系统的产气效率高达973.2mL/g(以VS计),反应器有机负荷率达到3.0g/(L•d)。当系统进一步提高负荷时,总有机酸浓度急剧增高,其他指标则大幅降低。
2.3试验启动阶段各时期出料的TS、VS、COD与进料容积负荷的关系
如图4所示,在驯化期的酸化阶段(0~16d),由于产酸菌活性较强,加速了物料的液化过程,TS浓度逐渐减小;随着反应进程的加快,总有机酸积累越来越多,pH大幅下降,氨氮浓度增至1749.3mg/L,大大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系统TS浓度又略有增加;从驯化期的恢复阶段开始,系统的产甲烷能力逐渐增强,产甲烷菌与产酸菌逐渐形成共生体系,产甲烷菌消耗大量有机酸,促进物料的酸化反应进程,导致出料TS浓度呈降低趋势;在系统的提高期和稳定期,虽然系统的进料容积负荷在不断提高,但随着产甲烷菌群数量的增加和活性的进一步增强,这种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出料TS浓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系统出料VS、COD浓度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基本与TS相同。3结论
1)根据产气速率、pH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机负荷的提高程度,将试验启动阶段划分为驯化期、提高期和稳定期。
2)反应器在经历驯化期后,产气速率和甲烷含量大幅提高,在提高期,平均产气速率和甲烷含量分别为18.0L/d和54.4%,pH稳定在7.5左右。
3)稳定期反应器平均产气速率和甲烷含量达到18.9L/d和62.2%,产气效率973.2mL/g(以VS计),反应器有机负荷率达到3.0g/(L•d)。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