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餐饮垃圾单级间歇式厌氧消化制沼气试验研究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厌氧消化处理废弃物(包括废水与固体废弃物)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尤其是废水(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禽畜粪便废水等)的厌氧处理,国内外有大量的规模化应用实例。厌氧消化方式是有机废物资源化的重要手段,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同时也减少了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厌氧消化技术作为一种处理废弃物并能回收能源的环境工程技术,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关注[1]。近年来,中国的厌氧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有机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餐饮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餐饮垃圾因其高水分、高油脂、高盐分以及易腐发臭、易生物降解等特点,不宜直接填埋或焚烧,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不仅可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加以利用,而且,因反应过程要求保持厌氧状态,反应设备均为密闭状态,不会有更多异味逸出;消化后产生的残渣数量较少,其后续处理及运输所需的成本也相对较低[2]。因此,本试验对厌氧消化方式处理餐饮垃圾进行研究,以便探索出一种处理餐饮垃圾的有效方法。 1

厌氧消化处理废弃物(包括废水与固体废弃物)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尤其是废水(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禽畜粪便废水等)的厌氧处理,国内外有大量的规模化应用实例。厌氧消化方式是有机废物资源化的重要手段,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同时也减少了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厌氧消化技术作为一种处理废弃物并能回收能源的环境工程技术,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关注[1]。近年来,中国的厌氧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有机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餐饮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餐饮垃圾因其高水分、高油脂、高盐分以及易腐发臭、易生物降解等特点,不宜直接填埋或焚烧,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不仅可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加以利用,而且,因反应过程要求保持厌氧状态,反应设备均为密闭状态,不会有更多异味逸出;消化后产生的残渣数量较少,其后续处理及运输所需的成本也相对较低[2]。因此,本试验对厌氧消化方式处理餐饮垃圾进行研究,以便探索出一种处理餐饮垃圾的有效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装置 
试验采用的反应器为2500mL的小口瓶,填料后反应器置于恒温水浴槽中,温度控制在(36±1)℃,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反应器和集气瓶均蜡封。用量筒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即为当天的产气量图1试验装置 
1.2试验原料 
1.2.1餐饮垃圾 
所用餐饮垃圾取自成都市区餐馆。为使样品具有代表性,中餐馆、火锅店和面馆各取一定量,餐饮垃圾主要成分为剩菜、剩饭、剩汤及厨房剩余物料。由于油脂可回收加工皂粒,所以进行人工去油脂,去油脂后用细筛将液态成分和固态成分分离,固态成分去除其中的骨头、木筷、塑料等后用打浆机打浆,最后把液态成分和浆液调成需要的TS值进行试验。由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测定液态成分的原料特性,其化学需氧量(COD)为939mg•L-1,生化需氧量(BOD5)为418mg•L-1,悬浮物(SS)为1.93×104mg•L-1,pH值为4.89,属可生化性较好的有机原料。 
1.2.2接种污泥 
所用污泥取自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厌氧消化池,未经稀释,亮黑色、冒气泡、质地细腻。污泥取回后用塑料桶密封,提前两周进行驯化,驯化方法为取污泥15kg,每隔一天加入0.3kg原料,5d后每隔一天加入0.5kg原料,依次逐渐加大量,驯化待用。 
1.3研究方法 
1.3.1监测方法 
总固体(TS):重量法,烘箱中105℃烘干24h后放置室温至恒重。挥发性固体(VS):重量法,马弗炉中600℃烘干2h放置室温至恒重。pH值:PHS-3C精密pH计。产气量:排水集气法。甲烷含量:气相色谱法。 
1.3.2试验方法 
试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餐饮垃圾的产沼气能力,研究单级间歇式中温厌氧消化处理餐饮垃圾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并得出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第一阶段试验原料的特性为总固体(TS)为4.67%,挥发性固体(VS)占总固体(TS)的80%,污泥接种量为50%,原料和污泥分别添加0.8kg。第二阶段研究单级间歇式中温厌氧消化处理餐饮垃圾的影响因素,以期取得最优工艺参数,指导实际生产应用。第二阶段试验原料特性见表1,污泥接种量为50%,原料和污泥分别添加1kg,两阶段所用污泥取自同一厌氧消化池。第一阶段消化周期为51d,第二阶段由于停电只消化了18d。第二阶段2号瓶和3号瓶的填料相同,对3号瓶用NaOH溶液进行pH值调节作为对比。两阶段均每天定时人工摇晃反应器进行搅拌,定时测量产气量,定期测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每天取适量样品测pH值。 
表1第二阶段试验原料特性 2结果与分析 
2.1第一阶段 
2.1.1pH值的变化 
pH值是影响厌氧消化处理的重要因素,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有密切的关系,pH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消化过程和消化产物。产甲烷菌对生长环境的pH值极为敏感,其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6.6~7.5[3,4]。第一阶段的pH值变化规律如图2,从填料后第1天起pH值迅速下降,表明餐饮垃圾的消化过程能很快进入水解酸化阶段,到第4天下降到最低值5.1,这与O.Stabnikova[5]在对食品废物进行厌氧消化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一致。从第5天开始,pH值缓慢上升,到第9天升至6.5,且第9天的产气可以点燃,表明厌氧消化过程顺利进入产甲烷阶段。试验表明,原料总固体含量(TS)为4.67%,污泥接种量为50%时,消化液自身能够消除水解酸化引起的pH值下降,使pH值达到产甲烷菌的适宜范围,保证厌氧消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图2第一阶段pH值的变化 
2.1.2沼气产量 
图3为第一阶段的沼气产量示意图。第1天的产气量较高,达到0.974L,原因可能是厌氧污泥和餐饮垃圾在加入反应器前处于室温环境,由于是冬季温度较低,加入反应器后随着搅拌和升温过程,厌氧污泥和餐饮垃圾中部分夹带的气体逐步散发出来[6]。从第2天起产气量明显下降,第2~8天产气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于0.4L,甲烷含量较低,不能点燃。原因是此阶段正处于水解酸化阶段,产甲烷菌的活性受到抑制[7]。第9天起沼气产量开始上升,甲烷含量逐渐升高,能够点燃。第9~32天沼气产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0.6L以上,甲烷含量最高可达70%。试验后半期沼气产量逐渐下降,到第51天降至0.1L,表明消化过程基本结束。结果显示,餐饮垃圾(去油)中温厌氧消化,每千克挥发性固体(VS)可产沼气797.48L,甲烷含量在50%以上。试验表明餐饮垃圾中温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潜力巨大,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水力停留时间以35d为宜。 图3第一阶段产气量变化 
2.2第二阶段 
2.2.1调节pH值对产气量的影响 
第二阶段由于停电试验只进行了18d,pH值变化如图4,填料后当天测pH值在4~5之间,原因是填料前餐饮垃圾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了2d,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酸化,且浆料化比较严重。pH值超出产甲烷菌的适宜范围将引起严重的问题,低于pH值下限并持续过久时,会导致产甲烷菌活力丧失而产乙酸菌大量繁殖,引起反应系统的“酸化”。严重酸化发生后,反应系统难以恢复至原有状态[8]。为避免出现酸化,进行pH值调节试验,2号瓶和3号瓶填料相同,作为对比,先对3号瓶用NaOH溶液进行pH值调节,调节后的产气量对比如表2。由表2数据可知,调节pH值可以改善产甲烷菌的生存环境,增强产甲烷菌的活性,提高产沼气速率。所以,对所有的反应器用NaOH溶液进行pH值调节。 图5为第二阶段各反应器总产气量对比图。由图5可知,前18d3号瓶的总产气量略高于2号瓶,表明及时调节消化液pH值能够减小酸化对甲烷菌的抑制作用,提高产沼气速率。这可以从化学平衡及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在底物浓度很低时,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均呈正比,如果底物浓度很高,反应速率仅与酶的浓度呈正比。酶促反应的实质是降低了原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了中间产物的反应势能,使反应速率快速提高。本试验所用原料有机质含量较高,调节了pH值后,改善了产甲烷菌的生存环境,使产甲烷菌的数量显著增多,降解过程中分泌出更多的产甲烷酶,从而加快了甲烷气体的产生[9,10]。但是,调节pH值后,各瓶的产气量一直不高。原因可能是在pH值调节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反应器中有氧气进入,不能保证严格的厌氧环境。由图5可知,经过18d的试验1号瓶(TS=20%)的总产气量最高,虽然pH值调节比3号瓶晚,但产气量却优于3号瓶,表明在污泥接种量为50%的条件下,餐饮垃圾(去油)中温厌氧消化处理的总固体含量(TS)取20%为宜。但是,由于特殊原因第二阶段的试验周期太短,导致第二阶段试验不够完整,所得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2.2.2温度波动对产气量的影响 
第二阶段产气量如图6所示,填料后第1天产气量较高,原因如第一阶段所述。第2天产气量急剧下降,而第3天又急剧上升,因为第1天晚上控温器失灵,第2天早上测温度为49℃,及时调整温度后产气量在次日回升,表明温度的剧烈波动对产甲烷菌活性影响很大,中温运行中在温度升高到49℃的情况下,及时恢复温度后产甲烷菌的活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由图6可知,第3天和第4天的产气量较高,原因可能是试验前原料已经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d,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酸化,为产甲烷菌提供了较丰富的生长繁殖底物,填料后短时间内酸化对产甲烷菌产生的抑制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产甲烷菌的活性仍然较高,所以,在第3天和第4天产气量较高,而到了第5天,由于产甲烷菌长时间处在酸性环境中,活性降低,产气量下降。 
 
图6第二阶段产气量变化 
3小结与讨论 
1)餐饮垃圾(去油)单级间歇式中温厌氧消化处理的产沼气能力为797.48L•kg-1VS,甲烷含量在50%以上,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水力停留时间以35d为宜。 
2)污泥接种量为50%的条件下,餐饮垃圾(去油)单级间歇式中温厌氧消化处理的总固体含量(TS)为20%时产气量最大。对消化液进行pH调节能够减小酸化对产甲烷菌产生的抑制,提高产沼气速率。但是,调节pH值后,产气量一直不高。原因可能是在pH值调节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反应器中有氧气进入,不能保证严格的厌氧环境。 
3)由于特殊原因,第二阶段试验周期太短,使得试验不够完善,本试验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