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pH对厨余垃圾发酵产酸特性影响的研究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酸化过程是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甲烷与二氧化碳的首要步骤。在实际垃圾的厌氧处理过程中,常规的产酸相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均为混合菌种,这些种群间存在生态位的相互补充和重叠,导致它们之间存在种群间的协作和竞争,不同的酸化产物和乙醇在酸化反应器中生成[1]。由于酸化产物的组成影响后续甲烷相的处理效果,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控制酸化相的产物组成对厨余垃圾的厌氧消化尤为重要。何种发酵产物可以避免甲烷细菌被抑制及工艺的失败,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丙酸对于产甲烷不利,乙酸、甲酸和氢可以被甲烷菌直接利用,丁酸首先被变成乙酸再生成甲烷,而厌氧消化中丁酸的降解限速步骤是乙酸降解为甲烷。有报道认为在酸化过程中有机酸的组成主要受pH的影响,但所采用的底物均非厨余垃圾。我们在用两段法处理厨余垃圾时也曾发现pH对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对酸化相的pH进行调控,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分析不同pH条件下厨余垃圾酸化产物的组成及酸化的总体效果,从而找出最佳的酸化条件。1实验装置与方法1.1反应器实验所

酸化过程是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甲烷与二氧化碳的首要步骤。在实际垃圾的厌氧处理过程中,常规的产酸相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均为混合菌种,这些种群间存在生态位的相互补充和重叠,导致它们之间存在种群间的协作和竞争,不同的酸化产物和乙醇在酸化反应器中生成[1]。由于酸化产物的组成影响后续甲烷相的处理效果,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控制酸化相的产物组成对厨余垃圾的厌氧消化尤为重要。何种发酵产物可以避免甲烷细菌被抑制及工艺的失败,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丙酸对于产甲烷不利,乙酸、甲酸和氢可以被甲烷菌直接利用,丁酸首先被变成乙酸再生成甲烷,而厌氧消化中丁酸的降解限速步骤是乙酸降解为甲烷。
有报道认为在酸化过程中有机酸的组成主要受pH的影响,但所采用的底物均非厨余垃圾。我们在用两段法处理厨余垃圾时也曾发现pH对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对酸化相的pH进行调控,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分析不同pH条件下厨余垃圾酸化产物的组成及酸化的总体效果,从而找出最佳的酸化条件。
1实验装置与方法
1.1反应器
实验所用的反应器为500mL的锥形瓶,上面设取样口,瓶口由带有乳胶管的胶皮塞密封,气体由乳胶管导出,用排水法收集。反应器置于35℃的恒温水浴摇床中。
1.2材料
实验所用垃圾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区食堂。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吃剩的米饭,另有少量的菜及肉类。收集的垃圾首先人工分选出其中的杂物(包括塑料、筷子及餐巾纸等),然后用食品粉碎机粉碎,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经测定,实验所用垃圾含水率为87.29%,挥发性固体的含量为11.85%(湿重)。
1.3分析测定
pH值采用精密pH计(pH22)测定;总固体(TS)、挥发性固体(VS)、总悬浮物(TSS)、挥发性悬浮物(VSS)采用烘干法测定;挥发性有机酸(VFA)浓度采用滴定法测定;进料和出料COD浓度采用K2Cr2O7氧化法测定;氨氮(NH4+-N)采用滴定法测定;气体成分(CO2、H2、NH3)采用日本岛津GC-14B型气相色谱仪测定(TDX-O2色谱柱)测定;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采用multiN/C3000型总有机碳-氮分析仪测定;VFA的组成采用用日本岛津LC-201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C18色谱柱)测定。
1.4实验方法
1.4.1产酸菌的培养与驯化
取本实验室甲烷相的厌氧活性污泥为产酸菌种,置于35℃的恒温水浴中培养驯化。
1.4.2反应器运行方式
本实验采用批量运行方式,水浴摇床的温度为35℃,每分钟运转110次,定期取样分析酸化效果。
1.4.3反应器中pH值的调节
反应器中的pH值开始用NaHC03调节,反应过程中用5mol•L-1的NaOH溶液手动调节,每12h调节一次。2结果与讨论
2.1不同pH条件下VFA的变化规律
采用一次投料批量运行方式,对pH值分别为5、7、9、11等条件下VFA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连续测定,所得的结果示于图1。由图可见对于不同的pH值,反应器中VFA的浓度都先是快速增加,最后增加缓慢并且趋于稳定。
表1为从实验结果计算出的不同pH值条件下稳定运行时VFA的产量及酸化率,可以看出,当pH值为7时,VFA产量和酸化率最大,分别为35.100gVFA•L-1,和1096.8mgVFA•g-1TS。
表1不同pH值条件下稳定运行时VFA的产量和酸化率.2pH对VFA组成的影响
在实验进行到稳定期时,对反应器中的VFA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发酵液中存在甲酸、乳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苹果酸和琥珀酸等。另外,对其中的几种挥发酸进行了定量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各种VFA的含量受pH值的影响,但乙酸与乳酸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总为主要产物,而丙酸与丁酸在所有的实验中浓度都很低,这与有关的研究结果相同。在pH值为7时丁酸的含量较高,而在pH值大于7时丙酸的含量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在pH值为7时,有利于丁酸性发酵细菌的增长,而丙酸性发酵细菌易于在碱性的环境中生长,从而表现为不同的发酵类型。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种群有着不同的最佳生长环境,在一个稳定的生境中,当某一种群的最适生长环境与生境相近时,此种群就成为优势种群。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利用微生物生长适宜的环境条件,人为创造有利环境,促使所需种群处于优势地位。
2.3不同pH条件下TS的去除率及蛋白质的降解
蛋白质的降解情况用反应器中上清液所含氨氮的浓度来估算(因为气体中所含的氨气的浓度很低,可以忽略不计)。由图4可知,在不同的pH条件下,氨氮的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在pH值为7时氨氮的浓度远高于其他三种pH值条件。这一现象反映出蛋白质降解缓慢,随着反应时间的加长,蛋白质的降解率提高,并且蛋白质适合于在pH为中性的范围内降解。
3结论
(1)pH对厨余垃圾酸化过程的酸化效果及酸化产物的组成有明显的影响。可能酸度影响酸化产物主要是由于优势菌群的变化所致。
(2)乳酸和乙酸在不同的pH条件下总为主要产物,当pH值大于7时,明显有丙酸生成。
(3)厨余垃圾酸化的最佳pH值为7,此条件下VFA产量和酸化率最大,分别为35.100g VFA•L-1和1096.8mg VFA•g-1 TS;TS的去除率高达65.3%;蛋白质的降解效果明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用NaHCO3和NaOH来调节pH值,这样操作费用较高。为此,需要研究通过控制厨余垃圾的C/N来调节酸化反应的pH条件。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