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天津市建筑垃圾处理规划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1.1国内外建筑垃圾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长,可循环利用组分比例不断提高。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1亿t,建筑垃圾总排放量达数亿吨。工程渣土的主要消纳渠道:标高回填、围海造田、堆山造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对建筑和环境等都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更高要求,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部门纷纷出台建筑垃圾的管理办法,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得到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对相关技术与示范工程项目给予了资金与政策支持。 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区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上海市在1990年就部分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把有用的废渣碎块粉碎后配制强度可达5MPa以上的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北京市也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废渣用于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和混凝土垫层。河北省某企业成功开发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采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碎石等建筑垃圾为填料,经重锤夯扩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并采

1.1国内外建筑垃圾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长,可循环利用组分比例不断提高。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1亿t,建筑垃圾总排放量达数亿吨。工程渣土的主要消纳渠道:标高回填、围海造田、堆山造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对建筑和环境等都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更高要求,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部门纷纷出台建筑垃圾的管理办法,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得到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对相关技术与示范工程项目给予了资金与政策支持。 
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区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上海市在1990年就部分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把有用的废渣碎块粉碎后配制强度可达5MPa以上的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北京市也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废渣用于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和混凝土垫层。河北省某企业成功开发用建筑垃圾夯扩超短异型桩施工技术,采用旧房改造、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碎砖瓦、废钢渣、碎石等建筑垃圾为填料,经重锤夯扩形成扩大头的钢筋混凝土短桩,并采用了配套的减、隔振技术,具有扩大桩端面积和挤密地基的作用。 
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在欧洲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之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荷兰是最早开展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荷兰就制定了有关利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制备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规范。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德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法国利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生产出了砖石混凝土砌块,符合砖石混凝土材料相关标准。日本对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①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②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③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予以适当处理。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经“再资源化设施”处理。日本建设省于1997年制定出健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法案规定对建筑物拆除解体时,要把混凝土、木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在现场分类收集,然后资源再生利用,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附加义务。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2000年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率达80%。韩国一家装修公司成功开发出从废弃的混凝土中分离水泥,并再生利用的技术,据称每100t废弃混凝土就能够获得30t左右的再生水泥,其强度与普通水泥相差无几,有些甚至更好,符合韩国的施工标准,生产成本仅为普通水泥的一半,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有利于环保。 
1.2天津市建筑垃圾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建筑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100多万t增加到2007年300多万t,其中市内6区增加了1倍以上,郊县增长50%左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天津市的建筑垃圾主要用于堆山造景工程,目前建筑垃圾主要用于建筑回填、填坑和填海造地,基本消纳天津市产出的建筑垃圾。目前天津市没有固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在建设工地,由建设单位管理,除本工程需要的填埋量外,多余渣土集中运至其他填埋地点;居民区装修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在居民区内,由街道保洁队或物业管理部门集中运至填埋地点。由于不能及时运输,又无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临时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由于没有专人管理,有些单位和居民将生活垃圾就近堆放在建筑垃圾堆内,造成蚊蝇孳生,污染环境。 
目前由于建筑垃圾基本能消纳,而且没有成熟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因此天津市还没有建筑垃圾处理场。 
2建筑垃圾处理规划总则 
2.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综合考虑资源再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高起点和适当超前的规划使建筑垃圾有计划、有步骤地处理,建立全市统筹、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进一步促进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产业化的发展。 
2.2规划原则 
2.2.1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以天津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根据未来城市开发建设规划,科学预测建筑垃圾产生量和供求平衡关系,结合市内不同区域建设发展的差异,考虑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全市统一规划,环境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2.2因地制宜,突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综合考虑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既要考虑前瞻性,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适用、可行、经济的原则,形成合理用地、合理布局、全面覆盖、运行费用经济的系统格局。突出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和规划内容的可实施性,依靠技术进步加快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2.2.3以人为本,提高公共安全意识 
要从保证人民生活需要出发,完善城市功能,创造整洁、便利、安全、卫生、人性化的公共环境。严格控制影响城市环境的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杜绝随意排放现象,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并按照城市应急体系建设要求,加强城镇环境卫生应急预警设施与运行机制建设,提高对环境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效。 
3建筑垃圾处理规划 
3.1规划目标 
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原则,有效控制建筑垃圾收运、处理的全过程,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建设,实现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近期(2009~2012年):完善现有的建筑垃圾收运系统,充分利用建筑垃圾的循环使用性能,建设符合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的建筑垃圾消纳网络。远期(2013~2020年)建立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建筑垃圾处理系统,逐步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建立处理工艺经济可行、处理设施配置合理、技术可靠、环保达标、国内领先的建筑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实现建筑垃圾从产生到消纳全过程的科学控制和管理。 
3.2建筑垃圾产生量和消纳量预测 
据报道,预计2009年天津市拆迁旧建筑200万m2,新建建筑770万m2。计划2009~2011年拆迁862.8万m2,新建1010万m2。根据多年经验,按建筑物拆迁每平方米约产生建筑垃圾1.5t(约合0.75m3)、新建建筑物每平方米产生建筑垃圾0.06t(约合0.03m3)计算,预测2009~2011年每年平均因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216万m3,因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10万m3,总计约226万m3。根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12年城市开发建设量增长56.8%,2012~2020年城市建设开发量增长36.2%,随着城市建设开发量速度减慢,新建筑物建设量和旧建筑物拆迁量会呈下降趋势,预测建筑垃圾产生量每年约为300万m3。 
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天津市从2009年开始用8a时间围海造地80km2,以平均水深1m计,需填土8000万m3,平均每年约填1000万m3。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可用于填海造地,按天津市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226万m3、以其中1/3为混凝土计算,远远不能满足围海造地的需要,其余2/3的房渣土可用于填坑、回填,因此目前天津市产生的建筑垃圾供不应求。 
3.3建筑垃圾处理规划 
3.3.1模式及布局 
天津市城市开发建设根据区域不同发展不同,未来的发展主要在主城区的环城4区、滨海新区和近郊区,市内6区受地域限制发展用地不会增加,将来建筑垃圾填坑、填海造地以这些区域为主。而中心城区的建筑物拆迁量比其它区域多,大部分建筑垃圾产生在中心城区。考虑对建筑垃圾的规范管理,以及将来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比简单填坑更具价值,规划建设2座建筑垃圾处理场。近期,建筑处理场作为建筑垃圾堆放场使用,在场内可将建筑垃圾按不同成分分类,再分别运至不同的使用场所;远期,根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艺在场内设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生产线。 
建筑垃圾处理场位置的确定要考虑建筑垃圾主要产生区域和需要建筑垃圾回填区域,以减少运输成本。由于建筑垃圾主要产生在中心城区的市内6区,而未来城市规划建设量在主城区的环城4区和近郊区,因此规划建设的建筑垃圾处理场选址分别在北辰区和西青区。市内各区产生的建筑垃圾以海河为界分别进入北辰和西青的建筑垃圾处理场;滨海新区建筑垃圾填海工程需要量很大,故不设置处理设施;近郊地区的建设开发量较小,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少,可直接用于回填,运往处理场和建设处理场都不经济。 
3.3.2建设数量 
近几年建筑垃圾的消纳仍以回填为主(水泥建筑填海,渣土填坑)。今后,渣土的回填量将逐年减小,规划2012年后在中心城区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场2座,每座处理量1000t/d。主要服务于主城区,功能为建筑垃圾贮存、综合处理及城市应急。 
3.3.3用地 
建筑垃圾处理场需要有临时堆放场地、综合利用生产线处理车间和办公用房。按照年产建筑垃圾300万m3计,每天的建筑垃圾产生量约8000m3,如考虑集中进场则每个建筑垃圾处理场的日进场量约4000m3,占地需6000m2;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后,根据综合利用工艺预计需建设拆解、分类、处理、再制造、污水处理、粉尘处理、成品库等车间,还需要半成品堆放场、各种管线设施、厂内道路、绿化、应急、不可利用物质填埋等场地,每座处理场规划占地面积20hm2。 
3.3.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每座建筑垃圾处理场建设投资约需8000万元,包括征地、总图、各类车间建筑、综合处理设备、污染物控制达标设备等。资金来源可以有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补贴运行费等多种融资方式。

4保障措施 
4.1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强化管理 
重视用法律手段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的全面管理,完善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管理办法,制定市场运作、服务收费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相关运行单位和政府的管理行为。 
4.2依靠社会力量和科技支撑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不断引进国内外建筑垃圾再循环利用技术,确保远期建筑垃圾处理场的建设运行。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依靠社会力量,有计划地组织对项目的技术管理,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推动行业跨越式发展。 
4.3多元投资、政策扶持 
为确保规划项目的有效实施,应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基础上,利用经济杠杆,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和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投融资体制和还贷机制,通过市场运作,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4.4规划配套、落实选址、组织保证 
建筑垃圾处理场建设用地需要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在详细规划中具体落实选址。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及管理需要经济、城建、规划、环保、交通等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协调和支持,应加强社会各界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保障,共同规划和完善天津市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科技委,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科技信息处,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国内外建筑垃圾管理现状[EB/OL]//建筑垃圾专题.http://www.docin.com/p-646266.htm1. 
[2]雷风雨,吴梅,张洋.本市加快危房拆迁安置加大保障房建设规模[N].今晚报,2009-03-18(2).



来源:环境工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