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置表面处理废物的研究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指出:危险废物的焚烧宜采用以旋转窑、炉为基础的焚烧技术,可根据危险废物种类和特征选用其他不同炉型,鼓励改造并采用生产水泥的旋转窑、炉附烧或专烧危险废物。发达国家利用水泥窑焚烧废物己经有2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发达国家的危险废物处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水泥窑焚烧废物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国内相关环保法规的健全,该项技术在环境性和经济性两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优势。1研究背景宁波地区的电镀和不锈钢工业比较发达,对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社会经济整体水平起着积极作用,但伴随而来的电镀工业和不锈钢工业污泥也构成了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电镀和不锈钢污泥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第19类表面处理废物。2004年,宁波市环保局对本地区17家产生电镀及不锈钢污泥的企业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月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量约为1451.4吨,统计量约为本地区产生总量的三分之一,即本地区这种污泥的产生总量约为4354.2吨/月,相当于52250吨/年。这些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指出:危险废物的焚烧宜采用以旋转窑、炉为基础的焚烧技术,可根据危险废物种类和特征选用其他不同炉型,鼓励改造并采用生产水泥的旋转窑、炉附烧或专烧危险废物。发达国家利用水泥窑焚烧废物己经有2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发达国家的危险废物处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水泥窑焚烧废物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国内相关环保法规的健全,该项技术在环境性和经济性两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优势。
1研究背景
宁波地区的电镀和不锈钢工业比较发达,对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社会经济整体水平起着积极作用,但伴随而来的电镀工业和不锈钢工业污泥也构成了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电镀和不锈钢污泥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第19类表面处理废物。2004年,宁波市环保局对本地区17家产生电镀及不锈钢污泥的企业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月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量约为1451.4吨,统计量约为本地区产生总量的三分之一,即本地区这种污泥的产生总量约为4354.2吨/月,相当于52250吨/年。
这些表面处理废物含有难以降解的有害重金属,如果不加处理即任意堆放或处置不当将很有可能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且长期的二次污染。若将表面处理废物用作水泥工业原料,通过这一途径将其资源化利用,则既能有效消除此类危险废物的危害,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符合当今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2技术可行性
首先,水泥回转窑处置危险废物时具有比焚烧炉更加理想的焚烧条件:焚烧温度更高,气体和物料的停留时间更长,焚烧状态更稳定,不会因为废物投入量或性质的变化而造成较大温度波动;窑内高温气体湍流强烈,使废弃物焚烧更彻底;另外焚烧处置点多,适应性强。其次,在环境保护方面,水泥窑的整个系统在负压下运行,有毒有害气体不会溢出,且除尘效率高;水泥熟料锻烧是在碱性气氛下进行的,使有毒有害废弃物中的氯、硫和氟等在窑内基本被完全中和吸收,转化成无毒的氯化钙、硫酸钙和氟化钙,便于其废气的净化(脱酸)处理,而且可以与水泥工艺过程一并进行;焚烧废物的残渣进入水泥熟料,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固定在熟料中,经验证对水泥产品质量一般无不良影响,可燃性废弃物还可代替部分燃煤和燃油,既处置了废物,又节约了能源,一举两得。
利用水泥窑锻烧处理含微量重金属的废弃物时,宜选用新型干法水泥窑。新型干法窑的预热器内可在高温和高浓度粉尘快速运动的条件下,形成大量的离子、电子云,重金属微粒在电负性环境中与生料粉尘吸附,一同进入水泥回转窑。预热器与回转窑之间的循环称之为内循环,一般90%以上的工业污染物在内循环过程中被一次性带入回转窑锻烧,固落于水泥熟料的晶格组织中。少量重金属微粒会从预热器系统溢出随窑尾废气经增湿塔后进入集尘器,重金属微粒和生料粉尘被收集后又返回生料系统,最终与新加入生料一起,再次进入水泥回转窑缎烧。这一过程称之为外循环。因此微量的重金属元素最后几乎全部固溶于水泥熟料晶格结构中。这一优势是一般专业焚烧炉和其它水泥窑型所无法相比的。
舜江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500t生产线是宁波地区唯一的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4年,宁波舜江水泥有限公司在宁波市环保局的鼓励支持下,开始进行利用水泥回转窑焚烧表面处理废物的研究,经一年的实验室实验和工业试验,2005年获批准立项,省环保局为其核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开始进行工业化处理。
3生产过程污染控制
表而处理废物在水泥回转窑内锻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重金属微粒,会以富集的形式与工业粉尘一起排放,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置危险废物应在污染物排放限量允许的前提下进行。2004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舜江水泥有限公司进行了表面处理废物的试烧工作,生料中的废物掺加量为0.65%,当地环境监测部门对窑头、窑尾进行了污染源排放监测,排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恶英均低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中的规定,对于Cu、Zn、Ni、Cr、Cd、Pb等六项重金属污染物,监测结果见表1。
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污染物排放值均低于危险废物焚烧排放标准。表面处理废物的水分中含有硫酸钠、硝酸钠,固体物中含有氟化钙、各种金属盐及微量重金属元素。在水泥回转窑内锻烧处理过程中,硝酸钠被高温分解后,其中的氮排入大气,其余各项物质分解后分别成为水泥原料组分,煅烧生成水泥熟料。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的同时,使废弃物得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化利用。
4产品安全性评价
混烧危险废物所生产的水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给环境带来安全方面的风险,这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受委托,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对舜江水泥有限公司掺加0.65%表面处理废物试烧的水泥产品采样后,建立给水工程模型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将该水泥产品应用于饮用水领域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设定一个主要由管网和调节池组成的给水系统,处理后的清水流经使用该水泥的管网和调节池,假定处理后清水中评价元素的浓度为零,配送水过程中重金属完全由该水泥制品浸出释放贡献,由给水工程模型可计算出设定的给水系统最终到人群饮用时的浓度,由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可以评价长期饮用使用该水泥的给水系统供给的水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
对于饮用水中各重金属元素所引起的整体健康风险,假设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毒性作用呈相加关系,而不考虑协同或拮抗关系,则饮用水总的致癌风险为:成人为3.4×10-6;6~12岁儿童8.21×10-6;2~6岁儿童7.44×10-6;Ni、Cu、Zn、Pb总的非致癌风险指数为:成人为2.02×10-5;6~12岁儿童4.87×10-5;2~6岁儿童4.41×10-5。
在美国环保局(EPA)的致癌风险评价指南中,认为当年风险水平处于10-4时,该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本研究采用了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5.0×10-5/a,该标准要较EPA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严格。从表2可以看出将掺加0.65%表面处理废物试烧制成的水泥用于该设定给水系统的致癌风险及总的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也就是说,从重金属溶出的角度看,即使是在最敏感的饮用水应用领域,使用焚烧表面处理废物制成的水泥、混凝土等水泥产品也是安全的。
5经济性分析
要达到《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针对焚烧处置的要求,建造一条规范的危险废弃物专用焚烧处理线,单位基建投资额一般为200万元/吨•日。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危险废物,可大幅度节约基本建设投资,北京水泥厂在这方面的单位投资额为50万元/吨•日,舜江水泥有限公司处理表面废物项目的单位投资额为15万元/吨•日。
专业焚烧炉要维持焚烧温度1100℃以上、物料停留时间2s的工况条件,需耗用大量柴油,导致运行费用居高难下,单位处理费一般为3200元/吨。北京水泥厂的单位处理费为1400元/吨,本项目设定的单位处理费为小于1000元/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工业危险废物,在经济性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他处理方式与之无法相比。
6结论
宁波舜江水泥有限公司进行的表面处理废物混烧研究表明,在掺加0.65%表面处理废物试烧水泥熟料的过程中,六种重金属元素的固定源排放浓度都小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源在试烧前后浓度变化也极小,对环境影响很小。
将掺加0.65%的表面处理废物试烧制成的水泥产品用于给水系统的环境风险分析表明,其致癌风险及总的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因此,从重金属溶出释放的角度看,即使在最敏感的饮用水应用领域,混烧表面处理废物制成的水泥也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我国已经把危险废物管理、处理、处置和利用研究列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之一。在采用焚烧技术处理危险废物的问题上,目前基本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投大量资金建专业焚烧炉,另一个是利用水泥回转窑煅烧工艺。由于水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处理废物量大、投资少、运行费低、和窑内气体温度高、滞留时间长、自净化程度好、无二次污染、资源化利用等无可比拟的优点。随着有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成熟,后者在经济性、防止二次污染、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会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略




来源:环境工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