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浅析农村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  农村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综合全面地治理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迫在眉睫。  1我国的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  1.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一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硬件设施难以跟上,造成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不断加剧。  1.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序化。随着经济的快速,生活水平提高,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约多达3亿吨的生活垃圾,堆积如山,成分十分复杂,严重破坏土壤和自然景观,影响农业生产,并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1.3农业污染严重。农业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造成农业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大规模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处

  农村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综合全面地治理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迫在眉睫。

  1我国的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

  1.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一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硬件设施难以跟上,造成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不断加剧。

  1.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序化。随着经济的快速,生活水平提高,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约多达3亿吨的生活垃圾,堆积如山,成分十分复杂,严重破坏土壤和自然景观,影响农业生产,并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1.3农业污染严重。农业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造成农业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大规模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率低;以及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经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而且数量较多,普遍缺沼气池等标准化的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的饮用水安全。

  1.4企业污染严重。由于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建在这里,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增加得较快。污染控制却因乡镇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装备落后而跟不上发展速度。污染物的排放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时由于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一些污染问题旧帐未还,又欠新帐,使得农村工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1.5秸秆焚烧已成农村公害。家在农村,在这里,人们都为了省钱,烧饭用草和麦秸杆,烧这些时,向天空望去,全是黑烟,灰蒙蒙的,有时,烧的塑料还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另外,秋收季节,收获之后将秸秆随意放置于田间地头或者村庄之间,待晒干后或作薪柴使用,或者干脆付之一炬。此种现象虽经政府主干部门努力制止,但仍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大气环境。

  2造成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监管力量薄弱,农村污染问题长期没有受到重视。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各级环保部门的行政及执法力量光是应付城市及各类大型的工业企业的污染问题就已经捉襟见肘,更何况农村污染。

  2.2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只知发展不知环保,提倡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由于农民数量众多,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2.3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工程得不到落实,环保投入不足已严重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3综合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3.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3.2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从根源上解决农业污染的问题。

  3.3建立健全的农村环保机制。面临农村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只有把农村环保的基本体系都建立起来了,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农村的环境问题才有可能稳定、有序、迅速的开展,并取得成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先保持环境,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才能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源:环境卫生工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