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的定价研究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随之日益剧增。2005年底,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已经达到2亿t左右,其中设市城市约为1.56亿t,县城约为0.44亿t。如此巨大的垃圾产生量不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高昂的垃圾处理费用也给城市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征收垃圾处理费等经济手段以减少垃圾产生量,建立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就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我国关于生活垃圾收费的政策出台较晚。2002年,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实行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对费用性质、定价原则、征收方式、资金管理等予以说明。同年9月,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最晚在2003年底前,各城市要开征垃圾处理费。然而,据统计,2005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开征比例仅为40%左右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随之日益剧增。2005年底,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已经达到2亿t左右,其中设市城市约为1.56亿t,县城约为0.44亿t。如此巨大的垃圾产生量不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高昂的垃圾处理费用也给城市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征收垃圾处理费等经济手段以减少垃圾产生量,建立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就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
我国关于生活垃圾收费的政策出台较晚。2002年,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实行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对费用性质、定价原则、征收方式、资金管理等予以说明。同年9月,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最晚在2003年底前,各城市要开征垃圾处理费。然而,据统计,2005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开征比例仅为40%左右,且各地进展程度不一,如江苏省、福建省设市城市开征垃圾处理费的比例在70%以上,辽宁省仅为21%,还有少部分省(市、区)尚未开征,另外,部分省份只对企事业单位征收,尚未对居民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1],即使在已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城市,由于收费方式落后、收费成本高等原因,收缴率普遍较低。因此,制定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费的定价模型,就成为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1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定价的经济理论基础
1.1循环经济理论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它的特征是高开采、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社会经济活动对物质资源的索取和废物排放远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
与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倡导“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模式。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的特征是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指导循环经济运行的主要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简称“3R”原则)。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环境资源利用的输入端,要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重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利用,尽可能延长产品和包装物的资源利用时间,提高其资源利用率;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原则,它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减少最终废弃物处理处置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
在生活垃圾处理中,循环经济的理念正在变得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最初,人们对垃圾的管理主要集中在街道保洁和垃圾清运等方面,并未关注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随着垃圾数量的不断增长,成分更加复杂,未经处理的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此,人们才开始注重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减少垃圾直接排放对环境的损害。近年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除了对垃圾的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该将垃圾回收循环再利用,这才是处置垃圾的正确方向。
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是利用经济手段刺激垃圾产生者做出有益于环境的行为,以减少垃圾的排放,提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资源的使用,从而达到垃圾减量的目的,最终降低垃圾排放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1.2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指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利益或造成损失,却没有因此相应地获得报酬或支付赔偿。其中,为其他人带来利益而没有得到相应报酬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性,给其他人造成损失却没有支付相应赔偿的外部性称之为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由于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均会产生外部性,所以,存在着生产的外部经济性和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关的外部性,主要是指生产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尤其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一般而言,生活垃圾的外部性是指垃圾的排放者没有为其排放的垃圾所引起的污染支付费用,因而产生了垃圾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但与水污染、大气污染不同的是,垃圾本身不具有流动性,垃圾排放后需要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理,这个过程也会产生外部不经济性门。所以,生活垃圾的外部性由2部分组成:一是由垃圾最终处置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外部不经济性;二是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费用引起的外部不经济性。这2个过程需要的费用都应该由垃圾排放者支付。需要注意的是,这2部分外部性之间可以相互转移。当环境标准要求高时,垃圾收运处理所投入的费用也高,收集、运输、处理垃圾过程中污染环境的外部性成本就小;反之,收集、运输、处理垃圾过程中污染环境的外部性成本就大。现就在环境标准要求高的前提下,着重讨论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费用这部分外部成本,这部分外部成本正是生活垃圾收费的依据。1.3庇古税原理——“污染者付费”原则
目前,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理论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以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另一种是科斯提出的产权管理理论。因后者超出文章讨论范围,这里只讨论前者。以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主体并未承担社会用于治理外部不经济性的费用,因此政府应通过征税的方式将污染成本加到企业的成本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也称“庇古税”。
“庇古税”的思想具体体现于“污染者付费原则”(Polluter Pays Principle)。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向成员国推荐了这一原则。这一原则的定义是“污染者应该承担由政府决定的控制污染措施的费用,以保证环境处于可接受的状态”。
环境收费是污染者对产生的污染支付的费用,它是“污染者付费”原则最直接的体现。环境收费有多种形式:排污收费、使用者收费、产品收费(包括税收差异)等等。生活垃圾收费主要与使用者收费有关。使用者收费是依据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具体数量和质量而向其征收的使用污染物收集、处理设施的费用。它与排污收费不同,排污费的数额与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失有关,而使用者收费仅与废物的收集处理成本有关,和污染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没有直接关系。
2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的定价模型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准确地说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此与其他公共产品一样,其定价原则遵循公共产品的定价原则。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公共产品定价模型有边际成本定价模型、平均成本定价模型、投资回报率定价模型、两部定价模型、最高限价模型等等。下面对上述几种模型作一个简要介绍。
2.1公共产品定价模型
2.1.1边际成本定价模型
边际成本定价是指如果价格定在生产的边际成本水平,则消费者的需求和厂商的供给能够达到最优均衡(从社会角度讲最优)。但是由于该方法所确定的价格使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且边际成本难以准确计算,所以实践中很少运用。
2.1.2平均成本定价模型
为了解决边际成本定价的亏损问题,拉姆齐于1928年提出了“拉姆齐定价”,或者称“平均成本定价”方法。该理论认为,在成本递减的行业,须将价格定得比边际成本高;而在成本递增的行业,定价则应比边际成本定价略低,以实现全部成本的回收,达到收支平衡。“拉姆齐定价”在经济学理论上属于次优的定价方法,实际操作性较强,如深圳的供气、供水、燃气等公用事业行业即采用;但对于平均成本较大的小规模发展阶段,定价偏高,不利于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2.1.3投资回报率定价模型
投资回报率定价的基本思路是由政府部门明确行业报酬率,从而允许企业通过资费收入补偿成本支出后,得到一定的利润报酬,但不得高于该报酬率。公式表示如下:
R=C+D+(B×S)=C'+(B×S)
式中:R表示公共产品价格,C表示运营成本,D表示固定资产折旧,C'表示含固定资产折旧、运营成本的生产成本,B表示企业的资本总额,S表示政府规定的投资回报率。
该模型在西方国家运用较广泛。其优点在于能够促进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它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的低效率,而且所定价格一般较高。
2.1.4两部定价模型
两部定价就是将价格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使用量无关的固定费用,称为“基本费”,另一部分是按照消费量支付的可变的从量费用。两部定价模式在我国公用事业已广泛运用,它的部分或全部投资以一次性增容费、初装费或开口费方式回收,流量消费以边际成本结合平均成本的方式制定。例如广州市的自来水、供电、煤气等都收取不等的增容费、初装费或接驳费。
两部定价模式以收支平衡为条件来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操作性比较强,但是它只对那些使用少量服务的用户会产生影响,造成穷人对富人的补贴,不利于公平。
2.1.5最高限价模型
该模型由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斯蒂芬•李特查尔德设计,并在西方国家广泛运用。模型表示如下:


式中:Pt表示第t年公共产品价格,Pt-1表示第t-1年公共产品价格,LPI表示价格上涨的上限,RPI表示零售价格指数即通货膨胀率,X表示由政府确定的一定时期内行业生产率变化的百分比。
该模型优点在于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使得实际的X高于政府制定的X,从而增加利润,也就是说,有助于激励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次,它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限定在较为透明的制度约束下,有利于培养企业自主性。但是价格调整周期的长短对于应用效果影响很大。



来源:环境卫生工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