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对策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再利用率不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仅2000年的垃圾产量就达1.4亿吨,现在还在继续以每年10%速度增加,预计到2010年垃圾产量约达2亿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农民日常的饮食结构看,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厨余垃圾,即垃圾中含有大量的蔬菜、果品、肉食禽蛋等;从农民的燃煤结构看,由于该地区没有铺设燃气管网,目前农民主要的燃料还是以秸秆和蜂窝煤炉为主,但是随着农村农田用地的不断减少,农村已经减少了秸秆作柴火的使用量,同时广泛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蜂窝煤炉。生活垃圾组成以有机物成分(厨余、果皮等)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垃圾组成会向城市垃圾成分变化,无机含量,尤其是灰渣含量大幅降低,而易堆腐垃圾和可回收废品含量则持续增长。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再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仅2000年的垃圾产量就达1.4亿吨,现在还在继续以每年10%速度增加,预计到2010年垃圾产量约达2亿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农民日常的饮食结构看,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厨余垃圾,即垃圾中含有大量的蔬菜、果品、肉食禽蛋等;从农民的燃煤结构看,由于该地区没有铺设燃气管网,目前农民主要的燃料还是以秸秆和蜂窝煤炉为主,但是随着农村农田用地的不断减少,农村已经减少了秸秆作柴火的使用量,同时广泛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蜂窝煤炉。生活垃圾组成以有机物成分(厨余、果皮等)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垃圾组成会向城市垃圾成分变化,无机含量,尤其是灰渣含量大幅降低,而易堆腐垃圾和可回收废品含量则持续增长。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垃圾的收集方式为混合收集,一些有害物质如干电池、废油等未经分类直接进入垃圾,增加了无害化处理难度。另外,一些可回收资源利用物质也是直接填埋,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垃圾成分在处理时更加复杂化
2、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已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大部分村子以敞开式垃圾池收集为主并配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在调查中发现,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垃圾池的设置数量少,服务半径不合理,垃圾桶缺失或损坏严重,垃圾收集车数量少,效率低的现象,特别是有些村子,由于资金等诸多原因造成应建的收运设施及配套设备被搁浅等。像有些村子,村内不具备垃圾收集设施,村内垃圾全部堆放在村子周围的道路边和河道内。
农村垃圾的运输多由镇政府负责,但由于农村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和经济条件限制,部分比较富裕的村子40%左右的生活垃圾由镇里运走,镇里未运走的那部分垃圾由村里自己配车运往村内“填埋场”进行传统的简易填埋,而那些未配备垃圾桶(池)村子的垃圾几乎全部由村里自行处理。另外在生活垃圾的运输过程中,由于不是密闭运输,出现了垃圾散落现象,造成“二次污染”。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处理方式。农村采用的单纯填埋一般是利用现有的沙坑或者低洼地直接进行倾倒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以及发酵甚至发生反应,不仅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滤液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另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偏低,饮用水大多取自浅井,因此,垃圾中的一些有毒物质的渗漏,如重金属,废弃农药瓶内残留农药等,随雨水的冲刷,迁移范围越来越广,最终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4、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及问题
(1)现有垃圾管理体制不适应
目前,农村各郊区县的市政行政管理部门设有综合执法机构,负责对本区县的执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市及区县市政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范围更多地或是完全集中在市区、卫星城和中心镇,在农村生活垃圾的执法管理方面处于一种近乎空白的状态。
(2)垃圾治理缺乏资金
由于资金问题,农村地区的保洁人员和设施配置等参差不齐,一些好的做法难以为继。在不断要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程度提高的同时,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不能同步,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规范处理的难度,尤其对财力薄弱的乡镇和行政村无疑是难上加难。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专门针对农村这一特殊环境和区域的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很少甚至基本没有,给依法管理带来了困难,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法律法规体系。
(4)农民卫生意识不高
当前农民由于经济的因素还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还没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需要各级政府不断进行环境教育,加大宣传力度。

(5)缺少农村垃圾处理处置的整体规划
对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上,没有形成一个在区(县)、乡(镇)域或属地范围内的整体规划。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行政村负责自己辖区内的生活垃圾的清理,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各自为“政”,在乡镇和村村结合部地带容易出现垃圾“三不管”的死角。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对策
一、源头控制污染,减少垃圾量
1、配合相关法规进行环保宣传
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首先就要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农民对村镇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镇卫生环境的整治。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建议落实农户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每户人家都与村委会签订协议,保证扫出来的垃圾必须倒进村里设置的垃圾箱。
2、实行垃圾分类,成立废品收购站,强化回收和利用
实行生活垃圾科学分类是进行生活垃圾回收和资源化的基础,是最终选择焚烧、堆肥与填埋等处理处置方法的前提。大量生活垃圾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像生活垃圾中的残菜剩饭、果皮菜类叶等,不需要深度处理,可直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因此应号召广大村民支持垃圾分类收集,减少后续垃圾处理工作量,节省资金。
二、过程控制污染,制定合理收集运输规划
1、加大对农村地区环保资金的投入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财力有限,不具备支撑农村垃圾处理的能力。因此,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有赖于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应根据各地的特点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经费标准,给各个村子都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收集容器和运输设施并进行有效管理和使用。
2、改进管理制度
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属于城建部门管,有关的污染防治标准归环保部门制定,似乎责任清楚,但在执行过程中,各方面不配套不协调。应该明确农村垃圾管理机构,给予相应的执法权,使垃圾治理更规范化、制度化。
三、末端控制污染,选择适宜的垃圾处理处置方式
1、改变传统垃圾管理模式
建议农村应落实“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区)集中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
2、推广适合农村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
针对当前垃圾处理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技术成熟可靠,二是处理设施简单,三是投资省,四是运行维护方便,五是运行费用低。
当前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应该为垃圾综合处理方式。
我国农村间的经济状况相差很大,各地的生活条件又有极大的差别,所排放的垃圾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对垃圾的处理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各地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别能够对垃圾的处理程度就有很大不同。因此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方法,减少农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全面参与和支持,从源头和末端全方位加以控制,最终使农村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本站整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