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生活垃圾发酵-填埋处理技术研究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1.1工艺原理: 传统的垃圾填埋,由于采用压实、密封的方式,垃圾中的有机质处于厌氧发酵的状态。有机质降解缓慢,垃圾在发酵中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且产生易燃易爆的甲烷气体。垃圾发酵-填埋技术就是利用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降解速度快、稳定性好等特点,采用工程手段,使垃圾经过初发酵后,再进行浅层填埋。由于垃圾经过发酵后再填埋,场地易进行生态恢复,可以在短期内作为建筑用地。 1.2工艺流程图:见图l。 1.3工艺说明: 图1垃圾发酵——填埋处理工艺流程图 1.3.1垃圾简易好氧发酵: 根据条件可采用平台发酵或仓式发酵的方式,使垃圾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降解,时间一般控制在30-50天,堆放厚度不超过3m。若采用机械通风时间可缩短至15-20天,垃圾发酵产生的渗滤水回喷到发酵堆中以满足垃圾发酵所需的水分。 1.3.2简易分拣: 垃圾简易发酵后,在出料过程中分拣木块、竹筐、硬纸板等难降解有机物,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滚筒筛分选。筛孔可定在3cm左右。由于易腐烂有机物已接近完全发酵,颗粒较小,筛上

1.1工艺原理: 
传统的垃圾填埋,由于采用压实、密封的方式,垃圾中的有机质处于厌氧发酵的状态。有机质降解缓慢,垃圾在发酵中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且产生易燃易爆的甲烷气体。垃圾发酵-填埋技术就是利用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降解速度快、稳定性好等特点,采用工程手段,使垃圾经过初发酵后,再进行浅层填埋。由于垃圾经过发酵后再填埋,场地易进行生态恢复,可以在短期内作为建筑用地。 
1.2工艺流程图:见图l。 
1.3工艺说明: 


图1垃圾发酵——填埋处理工艺流程图 
1.3.1垃圾简易好氧发酵: 
根据条件可采用平台发酵或仓式发酵的方式,使垃圾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降解,时间一般控制在30-50天,堆放厚度不超过3m。若采用机械通风时间可缩短至15-20天,垃圾发酵产生的渗滤水回喷到发酵堆中以满足垃圾发酵所需的水分。 
1.3.2简易分拣: 
垃圾简易发酵后,在出料过程中分拣木块、竹筐、硬纸板等难降解有机物,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滚筒筛分选。筛孔可定在3cm左右。由于易腐烂有机物已接近完全发酵,颗粒较小,筛上物一般是难腐有机物及无机物,如砖瓦石块等。 
1.3.3填埋: 
根据当地条件进行分层填埋,下层为建筑土或垃圾发酵后筛出的粗大无机物,上层为发酵后的垃圾或筛出的粒径较小的垃圾。 
1.3.4生态恢复: 
垃圾经发酵后变成有机质及营养成分较高的肥料,利于种植草皮、树木进行生态恢复。另一方面草皮、树木的生长加快了垃圾填埋场地的稳定速度。 
1.3.5场地要求: 
发酵场地要求硬化,有防雨、防洪措施和渗滤水收集调节系统。填埋场地无特殊要求。 
2实例介绍 
青岛市煤制气二期工程准备在青岛市原唐河路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扩建和兴建。该垃圾填埋场形成于70年代,早期倾倒一些建筑垃圾及部分工业废物,约占地1.08hm2。1991年11月正式规划为垃圾填埋场,截止到1993年1月,垃圾填埋量达到610000t,占地扩大到15.3hm2,垃圾填埋厚度3-7m。尚未填埋的面积有32.7hm2。煤制气二期工程已不可能移地建设,为保证工程项目场地建设的安全,决定对垃圾填埋场地进行治理。通过对全国部分城市有关部门进行招标,最后确定了青岛市环卫科研所提出的方案。 
2.1方案主要内容及技木措施: 
对填埋场不同时期的垃圾,采用分区域治理,区别对待。利用工程手段把处于厌氧状态下的垃圾转化为好氧状态,加速有机物的分解,缩短生物发酵周期,促使有机物提前腐熟,达到稳定安全的目的。具体作法是: 
2.1.1对场地进行全面普查与监测。 
2.1.2对1.08hm2的陈旧垃圾暂予保留。 
2.1.3将其余垃圾挖掘移地,然后将场地基础用海砂回填到一定高度。挖掘出的垃圾被分拣,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翻堆并堆置在场地的表面,厚度约1m左右。相当于一个大面积的野地露天好氧堆肥场。 
2.2环境监测: 
场地连续监测3年。监测项目为:pH值、含水率、氧浓度、耗氧速率、地温、C/N、可燃气体浓度、挥发物等。 
2.3治理结果: 
2.3.1 3年来环境监测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略)表明,填埋场60余万吨生活垃圾在场地表面已经基本腐熟,容积减小,场地植物生长茂盛,场地生态已经恢复,并达到了稳定、安全的程度。场地沉降以及产生沼气的条件和隐患已经排除,可以交付工程使用。 
2.3.2采用该方案,比垃圾挖掘后异地常规填埋处理节省经费1000余万元。 
3讨论 
3.1运用该项技术可以使垃圾填埋周期缩短2/3以上,使垃圾中的有机物短时间内转化为腐殖质,还原于土壤,实现环境良性生态循环。没有长期的场地沉降及产生沼气的隐患,垃圾填埋的安全性、稳定性增强。 
3.2由于采用了先发酵、后填埋的处理工艺,垃圾的发酵分解可以在一个固定的、条件较完备的场所进行。垃圾的渗滤水便于收集、使用;扬尘、气味便于控制。工作环境大为改善,减轻了操作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3垃圾填埋很难找到深的山谷等合适的场地,许多城市的垃圾填埋场规模小。如按常规填埋场设计,建设及处理成本都很大。另外,这些小的填埋场一般离市区较近,土地开发潜力很大。采用该项技术可以节省填埋场的建设费用,垃圾填埋后的土地可以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建设用地,经济效益颇为可观。 
参考资料 
1潘顺昌等.国外城市垃圾处理概况.全国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9:171 
2邵立明,何品晶.城市垃圾能源利用技术的比较研究.环境卫生工程,1995,4:3




来源:本站整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