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中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一、危险废物的产生及废物流 危险废物来源及分布广泛而复杂。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工业化程度的迅猛提高,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产及生活过程的各个方面,产生种类繁多的危险废物。另一方面,我国各个地区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有很大差异。为了摸清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废物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原国家环境保护局, 于199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工作,并于1998年初取得了初步结果。根据申报登记,1995年我国共产生危险废物2618.4万吨,其中45.4%得到综合利用,9.8%得到安全处置,28.9%处于贮存状态,15.8%被排放到环境中。 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具有数量上的相对集中和分布上的广泛性的特点。从产生源来看,年产生量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产生源)有134家,占产生源总量的0.06%,却产生了占总量近60%的危险废物。全国的2618.4万吨危险废物产生自21718个污染源,平均每一个污染源产生1206吨危险废物。从地区分布来看,辽宁省、河北省、甘肃省、山东省和云南省等5个

一、危险废物的产生及废物流 
危险废物来源及分布广泛而复杂。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工业化程度的迅猛提高,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产及生活过程的各个方面,产生种类繁多的危险废物。另一方面,我国各个地区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有很大差异。为了摸清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废物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原国家环境保护局, 于199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工作,并于1998年初取得了初步结果。根据申报登记,1995年我国共产生危险废物2618.4万吨,其中45.4%得到综合利用,9.8%得到安全处置,28.9%处于贮存状态,15.8%被排放到环境中。 
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具有数量上的相对集中和分布上的广泛性的特点。从产生源来看,年产生量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产生源)有134家,占产生源总量的0.06%,却产生了占总量近60%的危险废物。全国的2618.4万吨危险废物产生自21718个污染源,平均每一个污染源产生1206吨危险废物。从地区分布来看,辽宁省、河北省、甘肃省、山东省和云南省等5个省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已占到了危险废物总产生量的46.7%。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产生的危险废物中,产生量最大的五种危险废物占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60%以上,最高可达100%。从行业分布来看,危险废物来自几乎国民经济的所有99个行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5个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占总产生量的75.5%,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占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40%。从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来看,我国危险废物名录中的47类废物在我国均有产生,而其中碱溶液或固态碱、废酸或固态酸、无机氟化物、含铜废物和无机氰化物废物等5种废物的产生量已占到危险废物总产生量的57.7%。 
我国目前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1187.8万吨,占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45.4%。综合利用率最高的是多氯苯并二恶英类废物、含木材防腐剂废物、卤化有机溶剂废物、焚烧处理残渣和黄磷废渣。1995年全国危险废物的处置量为255.3万吨,占产生总量的9.8%。其中处置率为前五位的危险废物为感光材料废物、含有机溶剂废物、易爆性废物、含铍废物、含钡废物。1995年全国危险废物的贮存量为756.1万吨,占产生总量的28.9%。据21个省市统计,危险废物历年贮存量已达1.198亿吨。它们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潜在危险性将是不可忽视的。1995年全国危险废物的排放量为414.7万吨,占危险废物总产生量的15.8%。排放率最高的废物为表面处理废物,废乳化剂,废油漆、颜料、涂料,含锌废物和精(蒸)馏残渣。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还将持续增加。中国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威胁已经迫切需要找到解决方案。 
二、危险废物污染控制原则和目标 
解决危险废物的有效途径是:采用清洁新工艺,防止危险废物产生;改进已有生产工艺,做到源头减量;对于已产生的危险废物,则首先通过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其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量;对于无法利用的危险废物则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处置。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关于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更具体的目标,但在2000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的全国固体废物管理座谈会上,草拟了“十五”期间关于固体废物的环境目标。“十五”期间,加强全过程管理,促进集中处置;通过实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把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控制在现有水平;在全国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许可证制度;把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纳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成一批危险废物集中综合处理处置厂;所有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都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厂;城市医疗废物实现集中处置;全国贮存的含多氯联苯废物全部得到处置。应该说,最迟到2010年,我国应建立起全面的、科学的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做到良性发展,生活垃圾进行妥善处置,基本控制危险废物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威胁。 
三、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现状 
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处理处置方法也多种多样。前几年,我国部分城市在对危险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研究开发出一些起点较高、而又经济实用的综合利用、贮存、运输、处理和处置技术和设备。 
1.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甚至对于综合利用本身还未能达成一个统一的理解。比如,根据申报登记,综合利用率最高的废物为含多氯苯并二恶英类废物(97.9%),而实际上这类废物唯一的处置方法为焚烧。作为一种中间体,多氯苯并二恶英并没有资源价值。在这里申报单位将焚烧或者热能回收作为综合利用。

2.危险废物的贮存技术 
目前我国对于危险废物的贮存方式主要有两种。对于贮存量较大的危险废物一般都有专门的贮存设施或场所,这些设施大小不一,有的采取了一定的污染防止措施,如采取砌墙、筑坝、水封等措施以防扬尘、渗漏、雨淋等,也有的直接利用厂区内空地进行露天堆放;对于贮存量较小的危险废物多数都是以桶装、池封或袋装的形式贮存于库房或厂区内,一部分具有三防的功能。但是由于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危险废物贮存管理制度和贮存设施技术规范,致使贮存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贮存点分散。这样不仅导致了重复建设,也不利于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3.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 
焚烧可以有效破坏废物中的有毒有害有机废物,减少废物的体积和质量是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无害化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技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国外用于处理危险废物的焚烧技术已相当成熟,可用于处理工业危险废物的焚烧炉炉型主要有:旋转窑焚烧炉、液体喷射焚烧炉、热解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多层焚烧炉。我国目前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理设施,多为企业所拥有,多为10年前进口的技术和设备,但也有国内设计制造的焚烧炉。这些焚烧炉一般没有尾气净化系统或只有简单的尾气净化系统,焚烧温度也难以达到要求,运行费用较高。近几年来,在沈阳、北京、江苏南通、浙江等地已开始出现商业运行的工业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厂。这些焚烧炉多采用国内研究开发制造的旋转窑焚烧炉和液体喷射焚烧炉,一般设置有尾气净化系统(多采用湿式除尘),虽然总体性能比上述早期进口的焚烧炉好,但进料系统和监控系统一般较为简单,从安全性看仍急需进一步改进。水泥旋转窑和轻骨料旋转窑,也是发达国家焚烧处理工业危险废物重要设施。发达国家利用水泥窑焚烧废物已有20余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利用水泥旋转窑焚烧处理危险废物的技术研究开发起步于90年代初,近几年来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上海金山水泥厂利用水泥窑处理有害废物,并已取得“上海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北京市水泥厂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也对危险废物进行了试烧。 
4.特种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技术 
医院临床废物不同于其他危险废物,由于其传染性,使其不宜于长途运输,但各医院产生量均不大,产生源多,所以适合于小范围集中处置。国外特种医院临床废物一般采用热解焚烧技术处理。我国已建成并成功投入运行的医院临床废物集中焚烧处理厂也大都采用热解焚烧技术,个别采用旋转窑焚烧技术。沈阳环保所研究开发出的两段式热解焚烧炉,投资成本较低,已成功运行三年多。清华大学和太原烽亚机电设备公司研究开发的立式旋转热解焚烧炉,炉排破渣、排渣功能强,处理医院临床废物的效果较好,已在太原成功运行两年多。 
对于PCBs并二恶英类废物由于其危害极大、处理要求高,需要集中处置。沈阳环保所研究开发的年处理能力为400吨的PCBs专用焚烧炉已连续运行4年多,其高温烟气急剧降温系统达到了较高水平。目前正规划建设全国性年处理能力4000吨的集中焚烧厂。 
5.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 
危险废物的(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其中最重要的处理技术是氧化还原处理技术、中和处理技术、油水分离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的必要步骤,其目的是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少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同时改善处理对象的工程性质,使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我国已基本掌握危险废物的固化/稳定化技术,并已开发出效果较好的有机螯合稳定化剂。 
6.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技术 
目前我国进行处置的危险废物主要是没有利用价值,并且危险较大的废物或者是虽然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是限于目前的条件和技术水平而无法进行充分利用的废物。从现有的处理处置设施的情况来看,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深圳、沈阳、大连拥有符合标准的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专业性处置设施和企业附属的处置设施也很少。大部分危险废物是在较低水平下得到处置的,如没有防渗设施的填埋和没有尾气处理的焚烧等,非常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常用的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技术是土地安全填埋技术,我国已基本掌握该项技术,但是建设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所需的工程材料基本上依赖进口。 
四、危险废物污染控制的技术路线 
1.从源头控制危险废物污染,实现废物减量化 
通过经济和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企业需根据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采用低废、少废、无废工艺,进行清洁生产。不得采用国家已经淘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从事生产活动。 
2.鼓励和促进危险废物交换,为废物回收利用创造条件 
产生危险废物的各地区、各企业互通信息,充分利用危险废物,实现其资源化,但是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需遵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规定。 
3.鼓励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实现其资源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危险废物回收利用企业的发展和规模化,避免处理和利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鼓励危险废物焚烧余热利用,对于大型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必须进行余热的回收利用。

4.加强对危险废物收集运输的管理,降低环境风险 
工业危险废物收集需要专门的容器,并根据成分进行分类收集。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单位需拥有相应的设施和许可证,拥有具有一定数量的具体专业技能并取得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运输上岗证的人员。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必须与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相结合,不得混合收集。分类收集可以采用设置不同类型收集容器的方式收集。家庭产生的危险废物需同垃圾的分类收集相结合,通过分类收集提高家庭危险废物,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杀虫剂容器等的回收利用率和资源化,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危险废物的回收网络。发展安全、高效的危险废物运输系统,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密闭车辆,淘汰敞开式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对环境的风险。 
5.建设危险废物填埋处置设施,实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安全填埋是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方式。安全填埋处置适用于不能回收利用其有用组分、不能回收利用其能量的危险废物,包括焚烧过程的残渣和飞灰。安全填埋场的经营单位需拥有具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技能并取得从事危险废物填埋操作上岗证的人员,需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并按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活动。安全填埋场的规划、选址、建设和运营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执行。安全填埋场必须按经营许可证规定接收危险废物,在填埋前危险废物必须采用氧化还原、中和或固化/稳定化等方式进行预处理,使其达到安全填埋场入场控制标准。安全填埋场场底必须采用双衬层人工防渗方式。危险废物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要经过处理并达到有关排放标准。安全填埋场场底要根据地形设置渗沥液导排设施,将场底渗沥液引导到废水调节池。渗沥液可以经过适当处理达标后排入地表水。安全填埋场作业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单元式作业,做好压实和覆盖,做好清污水分流,减少渗沥液产生量。填埋场终场后,要进行封场处理,进行有效的覆盖,并最终覆盖耕作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渗沥液要继续引导并处理;要对地下水、地表水、大气进行定期监测。 
6.发展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置,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 
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置目的是危险废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并回收利用其余热。除易爆废物外均可进行焚烧处置。焚烧处置适用于不能回收利用其有用组分、具有一定热值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建设、运营和污染控制需遵循国家有关标准。危险废物的设计和建设单位需持有相应类别和相应级别的设计证书和施工证书。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经营单位需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技能并取得从事危险废物焚烧操作上岗证的人员。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置单位按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从事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并需遵循专门的严格的规定。鼓励改造并采用生产水泥的旋转窑炉附烧或专烧危险废物。焚烧炉必须有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置装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要将烟气排放作为一项关键指标,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严格的处理,使其稳定达到污染物控制标准要求后排放。焚烧产生的残渣、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飞灰,按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填埋处置。医院临床废物和某些毒性大或含持久性有机物的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需建设专门设施进行焚烧处置。 
7.有效控制特种危险废物,减少环境污染 
医院临床废物需建设专用医疗废物焚烧设施进行处置,并符合《医疗垃圾焚烧环境卫生标准》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的要求,不允许利用其他途径进行处置。每个城市必须建设集中处置设施,收集并集中处置城市和城市所在地区的医院临床废物,禁止医院临床废物的再生和回收利用。 
机动车用废铅酸电池必须进行回收利用,不允许利用其它办法进行处置。在收集、运输环节必须纳入危险废物管理,国家规划建设、鼓励发展年处理规模在) 万吨以上的废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淘汰小型的再生铅企业,在废铅酸电池的收集运输、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严格禁止无证商贩收集运输废铅酸电池。鼓励采用清洁的湿法再生铅生产工艺。 
含多氯联苯废物、含多氯苯并呋喃类废物、含多氯苯并二恶英类废物因其毒性极大需集中在专用焚烧设施中进行处置,不允许利用其它途径进行处置。 
废酸废碱应就近(产生源)进行综合利用和进行处理。废酸废碱在进行填埋处置前,需进行中和预处理。 
有机溶剂废物和废矿物油需首先进行回收利用,残渣进行焚烧处置。 
废乳化液需首先进行分离。浮渣部分进行焚烧处置,其余部分进入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新化学品废物在尚未鉴别其组成和危险特性之前,不得进行处置,需暂时贮存,待明确其特性后处置。 
8.提高危险废物处理相关技术和装备水平,推进其国产化。 
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同时自行开发、发展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和装备。危险废物焚烧成套技术装备,包括危险废物焚烧炉技术装备、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技术装备和危险废物焚烧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装备。安全填埋处理关键技术装备,包括新型填埋防渗衬层和覆盖材料、填埋专用机具、危险废物填埋场渗沥液处理技术装备、危险废物填埋场封场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包括危险废物分选和破碎技术装备、热处理及能源利用技术装备、大件危险废物拆解、处理和利用技术装备、家庭危险废物处理和利用技术装备。鼓励研究和开发高效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设备、机具等。加快危险废物处理专用测试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国产化,包括在线焚烧烟气测试仪器等。要解决危险废物在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当制定出完善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和有关设施技术规范,实行无害化管理责任制;同时应当逐步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建立起一系列高质量、社会化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贮存设施,避免因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贮存点小而分散造成管理困难。此外迫切需要国家制定有关的技术和经济政策,正确引导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方向以及危险废物产业市场。尤其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在指导危险废物从“摇篮至坟墓”的全过程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来源:环境工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