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关于人行道、慢车道路面深度清洁的对策与建议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推进,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急需飙升,城市环卫清扫作业任务加重。虽然在近几年,各大城市环卫主管部门通过新增引入了许多大型环卫清扫设备,部分解决了城区主干道,车行道的机械化清扫保洁瓶颈。然而,作为人口活动的主要区域,在人行道和慢车道范围内,仍然采用以人工清扫为主要的作业方式,效率低下,保洁效果差,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的整体效果。同时,环卫低收入,底层的体力劳动负面形象导致的环卫招工难,人口老化及环卫工交通安全事故等问题日益突显。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与困境,采用大范围,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清扫,提高效率,成为一种公识。其中小型高压冲洗设备,因其便捷,高效,易用的优点在该领域的更加突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政策上大力支持。  一、当前车行道与人行道作业方式与保洁效果差异  在当下的环卫运营体系里,一直存在车行道和人行道环卫卫生脱节,不同步的问题。突出反映在车行道多采用大型清扫,冲洗设备机械化作业,效率高,路面干净;人行道多采用人海战术,人工清扫,效率底下,保洁效果差。两者高低

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推进,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急需飙升,城市环卫清扫作业任务加重。虽然在近几年,各大城市环卫主管部门通过新增引入了许多大型环卫清扫设备,部分解决了城区主干道,车行道的机械化清扫保洁瓶颈。然而,作为人口活动的主要区域,在人行道和慢车道范围内,仍然采用以人工清扫为主要的作业方式,效率低下,保洁效果差,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的整体效果。同时,环卫低收入,底层的体力劳动负面形象导致的环卫招工难,人口老化及环卫工交通安全事故等问题日益突显。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与困境,采用大范围,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清扫,提高效率,成为一种公识。其中小型高压冲洗设备,因其便捷,高效,易用的优点在该领域的更加突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政策上大力支持。

  一、当前车行道与人行道作业方式与保洁效果差异

  在当下的环卫运营体系里,一直存在车行道和人行道环卫卫生脱节,不同步的问题。突出反映在车行道多采用大型清扫,冲洗设备机械化作业,效率高,路面干净;人行道多采用人海战术,人工清扫,效率底下,保洁效果差。两者高低自明,环境卫生无法同步,形成较大反差。

  二、环卫精细化与“以克论净•深度清洁”

  城市道路“以克论净”,是住建部在中卫市召开的全国城市环卫保洁工作现场会,提出的环卫保洁精细化、标准化工作要求和经验理念,也是现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思路。人行道,和慢车道,是城市人口主要行走和活动的区域,与人民的卫生健康及环境体验息息相关。城市道路“以克论净•深度清洁”的目标,即“亮度:还原道路本色,有亮泽度;深度:地上附属设施干净,地下边角、沟缝干净;湿度:路面达到润而不湿的视觉效果;洁净度:路见底色,黑白分明,标线清晰,无泥沙,无灰尘,无污水,无垃圾”。“以克论净,深度清洁”首次用科学方法论,对环卫作业质量提出了详细的参考指标和标准,对环卫作业方式和作业设备、车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三、小型冲洗设备在人行道、慢车道保洁的用武之地

  以高压水枪为代表的小型冲洗设备,顺应当代环卫精细化、机械化潮流发展起来的新型环卫作业工具。与传统的一把扫帚扫天下的作业方式不同,高压水枪利用先进的水力喷头,对地面、墙面等进行深度打击和清理。其特点在于体型小巧,高压水冲击力道强。以三轮冲洗车为例,长度不超过三米,宽度不足一米,可以很轻松的在人行道,和慢车道穿行,不阻碍交通。水枪压力可以打到200公斤以上,可以对路面顽固污垢进行深度清洁直至本色可见。并且,由于高压水的柔性覆盖力,所及之处,犄角旮旯,砖缝墙角,浮土果壳,无一遗漏,不留死角。水扫和枪冲两种操作模式适用于大面积清扫和定点冲洗等各种场合,是人行道、慢车道的清洁的“尖刀利器”。

  四、采用小型冲洗设备机动化水扫作业的成本优势

  根据住建部《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及《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人工清扫保洁定额标准要求,道路按每人每小时清扫三级道路清扫1300m2、四级道路清扫1350m2、步行街清扫1300m2、公共广场清扫1600m2。采用冲洗设备的水扫功能,保守估计,行驶速度5公里/小时,宽幅3米,每小时作业面积15000m2,效率接近人工清扫作业的十倍。为此,完全有潜力半数减少普扫工人配置数量,相应减少单位路段的人工开支,在工资高涨、环卫市场化盛行的大环境下,无论对主管环卫部门还是道路保洁承包服务商,机扫代理人扫,逐渐凸显出很大的成本优势。

  五、采用小型冲洗设备机动化水扫作业社会效益

  城市环卫,是社会运作体系中密不可分的一环,环卫工也被称之为城市美容师,然而,环卫系统由于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下等原因,长期给社会形成底层低端行业的负面形象,不利于环卫事业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当前环卫招工难,人员老龄化等矛盾突显。同时,长时间室外无保护的人工作业,导致很大的安全隐患,全国各地环卫工交通事故频发,这些社会问题亟需好的解决方案。用机器代替人工,不只是国家制造2025、工业4.0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口号和目标,同样,也是城市环卫治理的出路与希望。(作者单位:上海用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来源:环境工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