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现状与资源化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也在高速增长,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由以往的4000万吨/年增加到现在的4亿吨/年,由此,业界一致认为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高峰已经来临[1]。2000年以来,随着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办成功和奥运工程的相继启动,北京市建筑垃圾在2001年就已经到达排放高峰期,当年总量达3300万吨,而且近年来一直高居全国建筑垃圾排量首位。北京市的建筑固体废物(建筑垃圾),是城市垃圾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年产生量约为同期全市生活固体废物量的7倍[2]。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首都市容市貌、百姓生活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对这些建筑垃圾进行科学处置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垃圾排放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着重对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分析了北京市建筑垃圾的成分、特种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关于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的方案建议。 一、北京市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拆除老化的旧建筑物而产生的建筑垃圾,北京市建筑垃圾的重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也在高速增长,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由以往的4000万吨/年增加到现在的4亿吨/年,由此,业界一致认为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高峰已经来临[1]。2000年以来,随着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办成功和奥运工程的相继启动,北京市建筑垃圾在2001年就已经到达排放高峰期,当年总量达3300万吨,而且近年来一直高居全国建筑垃圾排量首位。北京市的建筑固体废物(建筑垃圾),是城市垃圾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年产生量约为同期全市生活固体废物量的7倍[2]。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首都市容市貌、百姓生活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对这些建筑垃圾进行科学处置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垃圾排放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着重对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分析了北京市建筑垃圾的成分、特种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关于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的方案建议。 
一、北京市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拆除老化的旧建筑物而产生的建筑垃圾,北京市建筑垃圾的重要来源。 
2、市政工程的动迁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的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如西直门立交改造、首都机场改扩建等),是北京市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 
3、因意外原因(如地震、台风、洪水、战争、豆腐渣工程等)造成建筑物倒塌而产生的建筑垃圾。 
4、商品混凝土工厂和新建筑物施工(土地开挖、建筑装潢)产生的建筑垃圾,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20%。 
其中由一、二项产生的建筑垃圾,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75%以上。 
二、 北京市建筑垃圾的产量 
据统计,2005年北京市建筑垃圾排放量达3600万吨,平均每日排放10万吨。按北京市常住人口1800万人口计算,人均排放建筑垃圾约2吨/年,远远超出我国人均排放建筑垃圾0.5吨/年的平均水平,是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约0.3吨/年的7倍。截至2005年,我国建筑垃圾年排放量为4亿吨,是世界建筑垃圾排放最多的国家,北京又以占全国建筑垃圾9%的份量位居第一,而且近年来北京市建筑垃圾年均排放量一直维持在这种高水平。近五年排放量见图1。 


尽管近几年北京建筑垃圾产量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城市建设和奥运工程的影响,但可以预见,就算奥运工程完工后,建筑垃圾也不会有较大的回落,据权威部门预测,预计很长一段时间年排放量仍将超过3000万吨。 三、北京市建筑垃圾成分分析 
建筑垃圾主要由新建筑物建设施工所产生的垃圾和旧建筑物拆除所产生的垃圾组成。新建筑物施工产生的垃圾占建筑总垃圾量的5-10%(北京为7%),而且随着建筑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完善,这种比例会不断下降。本文重点讨论废弃建筑物拆除所产生的垃圾。 
废弃建筑物拆除所产生的垃圾组成: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会有所不同,其基本组成一致,主要由渣土、灰尘、砖块、混凝土、沥青、玻璃、竹木、塑料、金属、有机杂质以及其他杂物等组成。 
废弃建筑物垃圾各组分含量:废弃建筑物垃圾各组分含量与建筑物的种类有关。废弃的旧居民建筑物中,砖块、混凝土块、瓦砾占大部分,约为80%(其中废弃混凝土约为38% ),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黏土渣等;废旧工业厂房、楼宇建筑中,混凝土块约占50%多,其余为金属、砖块、砌块、塑料制品、玻璃、有机涂料等;桥梁、道路、堤坝等建筑中主要为废弃混凝土,约占80%。 
另外,我国建筑垃圾组分以及其含量还与建筑年代有密切关系[3],通常60年代前的建筑物所拆除的垃圾主要是混凝土、砖块、金属及木材等,从总体组成来看,混凝土约占48%,陶瓷、玻璃、石膏板、瓦、石材等占23% ,木材以天然实木和胶合板为主,约占20%。60年代后的建筑物垃圾,逐步使用复合材料、塑料等替代木材,所以垃圾中木材的含量相对较少,有机废料的含量逐步增加。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出现,废弃物中废弃混凝土的含量增加到55%。 
综上所述,北京市建筑垃圾具有如下的特点:1、由于北京市建筑物平均使用寿命只为设计寿命的50%不到,被拆建筑大多为七、八十年代的旧建筑物,达70%以上;2、建筑物多以烧结黏土砖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组合的混合结构为主,屋面由瓦面转变为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以沥青油毡防水,门窗以木门窗为主转为以木门窗、钢门窗并举,砌筑抹面以水泥砂浆、水泥石灰砂浆为主,在市郊周边及农村仍有极少使用石灰泥浆。3、八十年代后期建筑,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均发生了质的变化。除多层砖混合结构外,大量发展了全混凝土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等。随着建筑物种类和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建筑垃圾的组成也发生了改变,北京市建筑装潢垃圾的比例就由2001年的5%,提高到2005年的8%。从侧面也说明新开工商品房及住宅建筑量有了较大增长。2005年北京市建筑垃圾中,产生废旧建材垃圾2700万吨,开挖工程泥浆600万吨,建筑装潢垃圾300万吨。分别占垃圾总量的75%、17%和8%。表1为废旧建筑物垃圾各组分含量。  
表1 北京市废旧建筑物垃圾组分 

四、 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 
按照北京市行政许可程序规定,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要到工地所在区的渣土管理部门办理渣土消纳手续。然后渣土管理部门按照该工程土方量和申报车辆给其设计从源头产生到销纳地点最合理的路线,并规定许可时间。施工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的路线把渣土运输到指定的消纳场,然后进行填埋等处理。同时,该部门还会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检查各项防尘设施是否到位,对于运输渣土车辆的管理,主要是进行专项检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在运输渣土得主要通行路线上进行夜查,检查其密闭情况,有无扬撒等。对于消纳这一环节,北京市每年大约设置二、三十个消纳场并定期公布。这些消纳场大部分在五环以外。主要是将一些历史遗留的大坑、窑地等经过整理,设置照明,专人管理,用作消纳场。这些消纳场由一些企业来经营,并按照市场化的物价标准向运输单位收取费用。有时大量的建筑垃圾导致垃圾处理设施不足,一部分垃圾只能倾倒在非正规垃圾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建筑垃圾没有固定专用的综合处置场,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回填和填埋水平,距离资源化的要求还很远。同时如此简单的处理方式,给城市和居民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五、 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水平(资源化率) 
我国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率较低,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北京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还没有具体准确的数据,但据相关部门推算,把土地开挖回填、废旧高附加值垃圾(如钢筋、铁丝、电缆等)有专人回收加以利用、施工垃圾回填等计算在内,其回收利用率应该不会超过40%,按这一数据,同比国外发达国家[4、5]和港、台地区,以及上海市,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要做的还很多。世界各国(地区)建筑垃圾处置水平见表2: 
表2 建筑垃圾处置水平 

六、 处置工艺 
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工艺简单划一,按线性模式操作。与之不同,国外在处理建筑垃圾的过程中完全是按循环模式操作,所有被回收利用的垃圾可以被作为再生资源应用于建筑场合,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见图2和图3: 




七、 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目前北京大部分建筑工地在建筑垃圾排放方面都还算比较规范,不会在路边或工地周围随意堆放。但是建筑垃圾处理方面问题仍然很多。现在的垃圾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利用处于初探阶段,绝大多数建筑垃圾只是进行简单的填埋。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水平不高。绝大部分依然是混合收集,这无疑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其次,北京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而且主要集中在对废旧金属、钢筋等少数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废弃物的回收,相对来说,对含量较大的废弃物混凝土的回收率几乎为零。而且目前主要依赖于人工分拣,而专业分拣人员又很少,所以大多数可以回收的资源白白浪费掉了。再者就是北京市的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技术水平落后。建筑垃圾处理缺乏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能力,设备陈旧落后,另外,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相关法规还不健全,这也为建筑垃圾处理的规范化增加了难度。 
八、结语: 
庞大的建筑垃圾排放量,加之极其简单的处理方式,使得垃圾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与国家积极倡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背离,也不利于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光辉形象。所以,建立健全适合北京实际情况的建筑垃圾综合处置系统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本人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建筑垃圾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建筑材料循 
环使用模式,改变传统建筑垃圾的线性处置方式,走再生利用之路,减少建筑物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真正实现建筑垃圾全部资源化,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从源头抓起,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对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全过程严格控制,统一备案,实行专人专管。 
其次,除开挖土地用于回填外,建筑垃圾应存放在专门的固定的综合处置场, 分选后分类堆放。 
第三,对不同类别的建筑垃圾分别加以回收利用,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不能采取 简单划一的做法,要因地因材制宜,根据垃圾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回收利用途径。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建筑垃圾的价值灭失,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建筑资源和创造社会财富。例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和其他金属制品;废竹木、木屑等则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废弃混凝土可以用于生产再生骨料和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水泥混合材;废砖瓦可用于水泥生产原料、水泥混合材或用于烧制再生砖瓦;沥青也可以重新回收利用生产再生沥青、热拌沥青路面材料、冷拌填充路面材料等;微粉可用于制成硅酸钙砌块及其他覆盖材料等[6、7]。最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管理,加大对建筑再生制品企业和使用再生制品单位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以一定的优惠,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参考文献: 
1、杨德志,张雄. 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战略研究. 中国建材, 2006/01 
2、冯乃谦, 张智峰, 马 骁. 生态环境与混凝土技术. 2005年第3期 
3、王罗春,赵由才. 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8 
4、Barros A I, Dekker R, Scholten V. A teo-level network for recycling sand: A case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8(110):199~214. 
5、仲伟权. 浅谈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及思考. 建筑论文集,2005年 
6、俞淑芳. 国外建材科技. 2005 第26卷 第2期 
7、金建英,宋学颖.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与资源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第23卷 第2期 

作者简介:崔素萍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 副教授 电话:010-67396085




来源:环境科学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