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小程序
技术首页 法规政策 技术专利 维修保养 设备设施 生活垃圾 特种垃圾

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对策分析

环卫在线新闻组 浏览
[摘要]政府、企业、居民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实施主体,他们分别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根据政府、企业、居民三个层面,就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强管理,科学引导,营造和谐环境 (一)完善激励约束政策:第一,关于激励政策。政府应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效率、延长产业链、减少废弃物和各项循环经济技术的激励政策,包括政府奖励、政府优先购买、直接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第二,关于约束政策。政府应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生态工业园的盲目建设,限制和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并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同时,抓紧制定重点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等相关规定。 (二)建立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政府相关机构应努力建立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条件。首先,政府应将循环经济纳入到科技攻关计划,联合产学研三方力量,建立重点实验室、各级研发中心、

政府、企业、居民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实施主体,他们分别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根据政府、企业、居民三个层面,就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强管理,科学引导,营造和谐环境 
(一)完善激励约束政策:第一,关于激励政策。政府应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效率、延长产业链、减少废弃物和各项循环经济技术的激励政策,包括政府奖励、政府优先购买、直接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第二,关于约束政策。政府应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生态工业园的盲目建设,限制和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并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同时,抓紧制定重点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等相关规定。 
(二)建立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政府相关机构应努力建立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条件。首先,政府应将循环经济纳入到科技攻关计划,联合产学研三方力量,建立重点实验室、各级研发中心、产学基地等,联合开发和攻关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循环经济高难技术项目,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的产业化;其次,政府可以尝试建立专家咨询库,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和技术指导,同时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废旧物资供求信息、技术项目、投资指南等;再次,政府应鼓励中介机构参与循环经济政策研究、法规制定和宣传推广工作,组织社区群众和志愿者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三)加强管理,科学引导,重视市场培育: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各级地方政府在设立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的基础上,要求做到层层落实到位。各级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门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认真研究循环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 
同时,政府要重视对循环经济技术市场的培育,尽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并协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外部投资。例如,政府可以建立股票债券融资、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等多元化筹融资体系,为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在全国范围内较大的、规范的循环经济技术和项目交易市场,积极寻求通过产权交易达到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提高认识,加强技术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循环经济理念:企业领导自身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理论,明确认识到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主体,而且发展循环经济不单单是一项任务,不单单是一项战略规划,而是应对国际挑战所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途径。同时,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所有员工对循环经济思想的认识,使大家坚持正确的思想理念,即始终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在良好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基础之上,并鼓励员工参与节能减排、参与创新设计等活动。 
(二)增加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要想与国际水平接轨,其根本出路是增加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以及装备能力。因此,企业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首先应该在一些核心技术及项目方面要舍得投入,尤其是需要增加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这也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例如在加大引进专业人才力度的同时,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对中层以上管理干部的管理知识培训;其次则是需要不断地加强自主创新,不仅仅需要体现在技术方面,还要在管理方面加强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引擎。而且,技术创新,还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缓解资金压力,例如企业可以根据我国的行业特点,通过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研发适合我国现状的技术和设备,就可以减少前期投入的资金,降低成本,同时,部分创新技术还可以通过“出让”获得丰厚的经济收入。
(三)拓宽融资渠道:企业不能一味地依赖政府资金支持,这就必然要求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招商引资是大多数企业解决资金燃眉之急的最佳捷径。建议企业对一些能较好产生经济效益的优势项目重点进行宣传和推广,主动参与投融资交流活动,向社会融资,同时还可以“出售”自己的技术,从而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三、居民:积极参与,树立绿色消费意识 
居民循环经济参与意识的形成以及自觉性、主动性的建立,对于提高政府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极其注重公众参与,长期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以提高市民节约资源和降低排放的意识。例如,日本大阪结合城市美化宣传活动,每年9月发动市民开展公共垃圾收集活动,并向100万户家庭发放介绍垃圾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小册子,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加拿大蒙特利尔在对公众宣传循环经济时,则十分注重基础教育的作用,如将垃圾减量的理念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中,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结构;而且在宣传活动中,他们还十分注重方式,做到寓教于乐,形式多样丰富,形成持久效应。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需要继续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活动,鼓励市民参与循环社会的构建。宣传和推广活动中,在立足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使循环经济的理念真正成为人们生活实践的内容。例如,居民应提高节能、节水意识和循环使用废旧产品、不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的绿色消费观念,提倡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对环境不构成破坏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同时,居民应积极主动了解环保、生态、清洁生产等相关方面的信息,发挥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监督循环经济的积极性,真正参与到循环经济实践中。




来源:环境卫生工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环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知识产权声明》。
沪ICP备19018799号-5、沪公网安备 11010502031237号